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帖] 震撼! 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农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6-4-27 20:11 编辑

宁可抗日死:邓小 平当年强制推广的小岗村分田单干,小岗村人自己都不认同
时间:2016-4-27 10:43:30
http://www.zgsddh.cn/List.asp?ID=8689

  核心提示:邓**当年强制推广的小岗村分田单干,小岗村人自己都不认同  邓**当年在全国强制推广的农村改革的典型小岗村,今天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富裕了吗?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透过网友下面这篇大约写于十几年前的文章,《走下神坛的小岗村——小岗村访谈录》以下称《访谈》,人们对于小岗村当年的所...

           邓小 平当年强制推广的小岗村分田单干,小岗村人自己都不认同
                                     作者:宁可抗日死

  邓**当年在全国强制推广的农村改革的典型小岗村,今天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富裕了吗?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透过网友下面这篇大约写于十几年前的文章,《走下神坛的小岗村——小岗村访谈录》以下称《访谈》,人们对于小岗村当年的所谓“大包干”究竟是怎么回事,小岗村人对于当初的分田单干又究竟是怎么认识的,却似乎能够依稀看到一些实质或端倪。尽管国家给了小岗村许多的关照,但十几年前的小岗村并没有富裕,他们的生活依然艰难,小岗村外表的光鲜,也并不是小岗村人自己劳动的成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连小岗村人自己甚至都不认同分田单干的改革。尤其重要的是,在已经走上了人民公社集体所以制康庄大道的中国农村推行小岗村改革,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任何意义的进步,反而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大倒退,造成了今天中国农村十分严重的三农问题。

  本人孤陋寡闻,原来只是听说,小岗村搞分田单干,只是小岗村人自己在冒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对于这样的描述,本人一向认为是非常不靠谱的,小岗村人不就是搞了一下当年刘**推行的分田单干吗,至于会有性命之忧吗?共产党什么时候对于搞分田单干的开了杀戒了?没有吧),他们是一定认为分田单干是最好的出路。可事实却并不完全是这样。从《访谈》中,我们看到,小岗村搞“承包”,‘这和当时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关心也是分不开的。据说,万里曾五次(一说六次)到凤阳,并亲自到小岗村进行指导。万里十分赞赏小岗村搞“承包”,他对群众和村干部说:“我就想这么干,就怕没人敢于,你们这样干了,我支持你们。”万里离开时,汽车开得很慢,他探头车外,叮咛严俊昌一定要把地种好。汽车走了一段,万里再次探头车外,嘱严俊昌要向党讲真话。汽车行至村头,万里第三次招呼严俊昌过去,说:“如果有人查你,你就说我同意的,让你干5年。”’

  如果没有万里如此的“关心”和“支持”,小岗村未必会成其为小岗村,或者说,他们未必会去按那个“血手印”,最终成为农村改革的典型。据《访谈》描述,对于被邓**推广到全国农村的分田单干,就连小岗村人也并不认同。而是都认为,“小岗村并没有“致富”。在他们看来,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由于“承包”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一家一户,力量分散,很难拓宽致富门路,很难合理组织人力物力,很难进行规模经营,等等;二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尤其是,就连已卸任的小岗村老支书严俊昌都有不同的看法,他说:“我们小岗村搞‘承包’,并没有想反对农业集体化。可是,有些干部,却利用我们搞‘承包’,来否定农业集体化,来反对所谓吃“大锅饭”。”

  这就有意思了,原来被邓**们强制推广到全国农村的小岗村分田单干模式,并非是小岗村人的本意,他们自己都认识到了,“由于一家一户,力量分散,很难拓宽致富门路,很难合理组织人力物力,很难进行规模经营”,换句话说,分田单干,并不是他们真正想干的事情,而是被**了民意的结果。

  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严重的问题是,强制把小岗村作为分田单干的典型,强制在全国农村推行分田单干,带来的结果是农村社会严重撕裂,共和国前三十年的水利建设化为乌有,毛泽东时代几乎已经被消灭的封建迷信和宗族观念死灰复燃,人心出现了极大的混乱,老人和儿童的命运凄惨,三农问题严重。在人民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农村问题的严重性的情况下,中国高层难道就不能现实一点,重新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使农民真正走上一条富裕幸福之路。

  关联文章:

                 走下神坛的小岗村——小岗村访谈录
                            作者:陈窗 曾德方

  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主要生产粮食,原来是一个很穷的小村子。户不满百,人只有三百七十多人。1978年,他们因为带头搞了土地“承包”(大包干),便成了农村致富的典型。有些人,甚至把它说成是“闯出一条拯救中国农村经济”的“新路”。然而,熟悉内情的人却认为,小岗村搞的“承包”,尽管土地是公有,但从一家一户的经济模式来说,实际上仍然是一条越走越窄的小农经济的“老路”。农民走这条“老路”,只能不断走向两极分化,并不能达到共同富裕。现在,小岗村的“承包户,已经推广到全国农村,而且“包”字进城,已经推广到城市的诸多领域。自然,要搞清楚小岗村这条“新路”,还得从小岗村来考察。

  小岗村位于淮河中游东南,离淮河约20公里左右。据史料记载,小岗村及其所在地凤阳县,古时候就比较富庶,当时曾有这样的谚语:“走于走万,抵不上淮河两岸”。可是,自从11 94年黄水夺淮之后,由于淮河的入海通道被淤塞,小岗村及其所在的凤阳县,也就水旱灾害连年不断,以致农业衰敝,民不聊生。

  就在这灾害频仍、饿殍遍野的1328年(元64年),被称为农民皇帝的朱元璋,在凤阳县一家贫苦农民家里诞生了。朱元璋从小就征受苦难,曾给地主放过牛,种过田,还当过和尚。后来,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帝国。照理说,农民起义的胜利,应当使农民美好的愿望得到满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不仅没有解决农民的水旱灾害问题,而且还是连年不断给凤阳人、包括小岗村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农民由于一家一户分散搞单干,抵抗不了天灾人祸,只好背井离乡,外出逃荒。他们一边打着花鼓,一边含着眼泪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农民日夜盼望能摆脱这种苦难生活的煎熬,可是直盼到1949年,小岗村农民才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当上了新中国的主人。

  建国初期,小岗村和所在地凤阳县,即对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通过互助合作,组织了起来,走上了集体的道路。在这期间,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淮河水系所属地区进行总动员,投入了一场移山倒海的伟大斗争。这次治理淮河,对穷山恶水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改造。他们建造了许多山谷水库、湖泊和洼地蓄洪区,而且,还疏浚和开挖了数条大型运河,培修和加高了淮河大堤,从而控制了淮河洪水的泛滥。

  由于小岗村属于岗地,往年都是十年九旱。与此同时,小岗村农民和附近农民一起,又修建了一座比较大的燃灯水库(长20华里,宽10华里)。很多人都说,当年修水库是不拿工钱的,但人民热情高、劲头足,干起活来就像是拼命。十几万民工日夜苦战,工地上的喇叭唱个不停:“燃灯水库,燃灯乡,十三万人民喜洋洋,……”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组织起来的人民,确实有那么一种翻天覆地的力量。小岗村在治理淮河和农业集体化之后,粮食产量逐步稳定在十八、九万斤,好年成可以达到二十万斤,基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从此,小岗人也和其他凤阳人一样,告别了十年九荒的悲惨岁月,告别了“身背花鼓走四方”的苦难生活。

  1978年,小岗村大旱。原任老支书严俊昌(当时是队长)和他的堂弟现任村长严宏昌(当时是副队长),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搞起了“承包”(大包干)。

  当然,小岗村搞“承包”,这和当时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关心也是分不开的。据说,万里曾五次(一说六次)到凤阳,并亲自到小岗村进行指导。万里十分赞赏小岗村搞“承包”,他对群众和村干部说:“我就想这么干,就怕没人敢于,你们这样干了,我支持你们。”万里离开时,汽车开得很慢,他探头车外,叮咛严俊昌一定要把地种好。汽车走了一段,万里再次探头车外,嘱严俊昌要向党讲真话。汽车行至村头,万里第三次招呼严俊昌过去,说:“如果有人查你,你就说我同意的,让你干5年。”

  “承包”的第一年,小岗村就收了13万斤粮食。虽然说,这个数字还赶不上农业集体化时的20万斤产量,但比起刮浮夸风和共产风时的三万斤,已经远远超过了。而且.由于农民改用良种和开垦荒地,小岗村在“承包”的头几年,粮食产量还不断有所增加。这样,便又刮起了一股浮夸风和私有风,说是“一包就灵”,小岗村真的脱贫致富了。

  不过,后来继续从小岗村传出消息,说因为刮浮夸风和私有风,小岗村又一滑坡”了。算起来,小岗村从带头搞“承包”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那么,今天的小岗村又变得怎样了呢?

  2000年的冬天,天上已经飘起了雪花,我们先到了凤阳县城。

  一下长途汽车,就碰到一位名叫杭玉兵的小伙子。这位小伙子原是汽车司机,现年31岁。他因汽车从“承包”到私有,已是无车可开,只好在汽车站上,和母亲一起使一个小馄饨摊子。这小伙子心直口快,一听说我们要去小岗村,连连摆手说:“我劝你们还是不要去,小岗村穷得很,没有什么好看的。你们还不如去看看名胜古迹,这里朱元月的祖坟明皇陵,还有朱元湾当和尚的龙兴寺,都比小岗村好看。”

  我们问:“你熟悉小岗村吗?”抗玉兵说:“太熟悉啦。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来视察之前,县里派我,还有另外一个汽车司机,把两卡车饲料粮拉到小岗村去,说这是任务。可等江泽民一走,又让我们把饲料粮拉回来了。”

  我们很奇怪,忙问:“又拉回来干什么?”杭玉兵笑笑,说:“这是县里的粮食,为什么不拉回来,拉去是让他们看的。”

  听了杭玉兵的话,更使我们弄不明白。既然说,“一包就灵”,“承包”能致富,那小岗村“承包”了20多年,为什么还这么穷呢?

  我们到了小岗村,访问了不少农民家庭和男女老少农民老乡,才算了解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情况。

  有一位名叫严立坤的老农,长着一双浓浓的眉毛,说起话来很直爽。他一谈起村里的情况,就非常生气,他说:“县里不知是怎么想的,小岗村的事不让小岗人来办。比如平整土地,小岗村明明有推土机,他们偏偏不用,非要到别的地方去调了推土机来用。”

  老农严立坤越说越气,又说:“有些干部,就是不讲实话,不办实事。就说1998年吧,江泽民到小岗村来视察,人还没有来,镇上早早就打招呼,说有意见,有问题,先不要谈,你们放心,以后一定解决。镇上打过招呼以后,县里又来第二次打招呼。县里打过招呼以后,地区还不放心,又来第三次打招呼,说不要讲。”

  讲到这里,老农严立坤放大嗓门,气吼吼地说:“你们说,这样打招呼,谁还敢讲真话啊?!这还不说,人走了,茶也凉了,到现在,离江泽民视察已经两年多了,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而且他们连人也不来了。”我们只好笑笑,说:“不是说你们已经先富起来了吗?”严立坤一听,眼睛都瞪圆了,说:“富个鬼,有口饭吃就算不错了。”

  当然,这也不能说上面领导对小岗村不关心。据我们了解,上面领导曾经花了不少钱来“包装”小岗村。现在,小岗村属于小溪河镇管辖,而在江总书记1998年来视察之前,从小溪河镇到村里只有一条土马路,坑坑洼洼的,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很难走汽车。小岗村听说江总书记要来,忙向镇里报告,要求修一条马路,但是镇里没有钱。后向县里报告,县里也说没有钱。最后报告到省里,省委书记才从财政上拨了二百多万元,给小岗村从小溪河镇到村子里修了一条八公里左右长的柏油马路,另外,在小岗村西头,还建造了一座很气派的牌楼。县里为了表扬18户农民按手印带头槁“承包”的首创精神,并免费给18户农民安装了电话(每户仅收电话机费160元)。同时,还在小岗村专门布置了一个“小岗村大包干20周年展览室”。

  不仅如此,在此之前,县里和省里已经给小岗村西头好几家修造了十分整齐的院墙,院墙虽说不高,但已经把几户农家的一些破破烂烂的东西遮挡起来了。据村里农民说,村里小学校那幢宽敞明亮的洋搂,以及高耸云天的自来水塔,也都是省里来修建的。此外,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还无偿支援小岗村100多万元,在村里修了一条宽广的水泥马路,马路两侧,裁有冬天不落叶的长青树,并竖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友谊大道”四个大字。

  走进小岗村,乍一看外貌,感到小岗村确实已经畜起来了。特别是展览室,展出的粮食产量数据更是吓人。1978年粮食产量是3万斤,1997年粮食产量已达到120万斤,竟然增加了39倍。

  然而,不少农民对这个展览却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把官僚主义者刮浮夸风和共产风所造成的粮食减产到三万斤的恶果,也算在小岗村搞农业集体化的帐上,而用它来与“承包”后并不实在的粮食产量作对比,是不科学的。这样一来,也就用“承包”把小岗村搞农业集体化的成绩否定掉了。不少农民还认为,“展览室”里另外有一些东西也是不实在的。

  我们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先找到村长严宏昌的亲弟弟严富昌,他告诉我们:“这个‘展览室’是县里搞的。小岗村农民最了解小岗的情况,可县里就是不让我们小岗人讲。他们搞了个讲话稿子,让小青年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像电视里广播新闻那样,一句一句背着向参观的人介绍。

  我们想,严富昌是村长严宏昌的亲弟弟,现在既然村长严宏昌已经先富起来了,通过先富帮后富,严富昌恐怕也富起来了吧。我们笑着问:“村长对你家搞先富帮后富,你家大概也像‘展览室’说的那样,已经脱贫致富了吧?”

  严富昌直摇头:“村长没有帮过我家一分钱。现在一家一户各顾各,哪有什么先富帮后富。实话对你说,我家没有脱贫致富。”他指着草房一角的屋顶让我们看。这里有一个大窟窿,通过窟窿,晴天可以看见蓝天白云,晚上可以看见月亮星星,一到雨天,这里就漏个不停。

  严富昌无可奈何地叹了声气:“没有办法,想盖房子也没有钱!”他又指指挂在墙上的一只空破木匣和电话线,说:“你们看,这就是江泽民来视察之前公家给我家安装的电话。没有想到,不打电话,一个月也要交八、九元钱。我家用不起,已经把电话机送给别人了。”

  这时,一个青壮妇女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冲着我们笑笑,说:“实在对不起,没有烧开水,也不好给你们倒开水喝。”原来,这妇女就是严富昌的妻子,名叫张长淑。她老家是四川渠县,因家里生活困难,从小就跟人到了这里。她和严富昌结婚时,才只有16岁。现在,她已是32岁。她和严富昌生了两个儿女,大儿子16岁,二女儿14岁,都在离这儿8公里左右远的小溪河镇,住校念初中。他们算了一下,让两个孩子上学,除吃自己的粮食不算以外,一年还要花三千元左右(据称,住校念初中,要收学费、书费、板凳费、课桌费、保险费、住宿费等,一学期是500多元。伙食方面,菜费每天是角,主食则由学生自己带米,校方收取蒸煮费。学生在伙食上,每月至少也要花几十元)。严富昌想了想,搬着指头数了几下,说;“我们家种14亩地,今年因年景不好,只收了六、七千斤粮食,就说每斤粮食能卖0.45元,也只能卖三千元左右,只够让两个孩子念书用的。”(稻谷的国家保护价虽然是每斤0.53元,但在压级、压秤、压价之后,实际上卖不到这个价。而且,有些农民由于人力和运输方面的限制,很难到粮站去卖,只能将稻谷卖给上门收购的粮贩子。)

  严富昌说着说着,难过得几乎要流出泪来:“真没有想到,搞‘承包’,把别人‘包’富了,却把自己‘包’穷了。”  严富昌一家的生计确实有些困难。去年,严富昌被毒蛇咬了,花了一笔钱。谁知祸不单行,今年他老婆张长淑的腿又让马路上的车子撞了。张长淑到镇上去看了医生,绑了石膏,原以为没有事了。没有想到,等打开石膏一看,医生又说要照片子检查。据说,检查还要花百十来块钱。严富昌、张长淑十分为难,因为搞不到钱,也就没有检查,只好拖着。

  我们反复劝严富昌和张长淑,不管怎样,还是要去治。我们说:“张长淑只有32岁,还年轻,治好了,总可以多一个劳动力吧。”  几天以后,我们在路上碰到张长淑。她笑眯眯的,说:“去检查了,医生说我不会残废,等治好了还可以劳动。”后来,我们走到张长淑家门前,她丈夫严富昌正在用手扶拖拉机打场。严富昌还是那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抬头瞧瞧我们,叹着气说:“不行啊!现在柴油太贵,一斤要四元二角,打一场稻谷就得用10斤柴油,算起来,就要花42元,实在用不起。我想,今后只能去买条牛来使唤喽。”

  这时,有人告诉我们,省里帮小岗村修建的自来水塔,里边的机器也坏掉了。据说,要修好,就要花二、三万元。再说,就是修好了,一个月全村光是电费就要花一、二千元。这个自来水,农民确实用不起。这样,自来水塔也就只好提前“下岗”休息了。

  我们望着高耸云天的自来水塔,又想想刚才严富昌讲的话,不觉心里一阵发凉。我们琢磨:像这个样子,还怎么搞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呢?!不过,我们还是想搞清楚“展览室”的情况。比如,农民说“展览室”里有些东西是不实在的,那么,“展览室”那个粮食产量又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呢?
  我们找到村里的出纳(又称保管)严立学聊天,问今年天旱减产,村里到底能产多少粮食?严立学把嘴一咧,笑着说:“6 0万斤。”(按:小岗村有小岗和大严家两个自然村,出纳说的是小岗自然村,再加上大严家自然村,粮食产量也就是120万斤,这和“展览室”统计的数字是吻合的)。我们又问:“去年呢?”答:“60万。”再问:“前年呢?”答:“还是60万。”……

  哦,原来如此!

  后来,我们把此事说给正在打场的农民严留昌听,严留昌不禁笑了起来:“你们还不了解我们这里的情况,这就叫有增无减,稳产高产。”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正像某些人所说,是在玩弄“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把戏。  严留昌想了一下,又说;“我们小岗自然村,今年能收二、三十万斤粮食,也就碰项了。”

  严留昌用自家的例子,又跟我们仔细算了算。他说,他家种25亩地,过去年成好,可以打二万斤稻谷。他有两个儿女,大女儿21岁,上中专,二儿子19岁,上高中,供两个孩子上学,一年要花七、八千元。如果田里能收二万斤稻谷,两个孩子上学也就够了。可今年,粮食减产,只收一万斤稻谷。不说别的,就是让两个孩子上学也困难啊!

  我们又访问了一些农民,他们也都认为,小岗村并没有“致富”。在他们看来,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由于“承包”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一家一户,力量分散,很难拓宽致富门路,很难合理组织人力物力,很难进行规模经营,等等;二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有人说,过去稻谷可以卖到七、八角一斤,现在稻谷只能卖到四、五角一斤,相反,农民种田用的化肥、农药、柴油、水电等费用,却是有增无减。这样,也就出现了谷贱伤农和种田赔钱的现象。住在小岗村东头的徐德凯和韩德斌两家,因为种田亏损,生活不好过,已经分别搬到板桥和小溪河镇去了。可是,某些干部却不顾事实,仍在鼓吹“承包致富”论。他们说,不是“承包”不能致富,而是小岗村农民的素质低,所以致不了富。

  然而,已卸任的老支书严俊昌却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不能把现在的问题,说成是小岗村农民的素质低造成的。他说:“我们小岗村搞‘承包’,并没有想反对农业集体化。可是,有些干部,却利用我们搞‘承包’,来否定农业集体化,来反对所谓吃“大锅饭”。原先,我们小岗大队有七个生产队,他们只让我们‘包’一个生产队。我说,队当然不是越大越好,但也不能说越小越好啊!到后来,才把大严家生产队划给我们,合成一个小岗村。可这样,还划得太小。我们既不能搞协作分工,也不能搞规模经营。”  我们问他:“你们搞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底‘统’在哪里啊?”

  严俊昌两手一摊:“没有啊,哪有什么‘统’啊!我们只有‘分’,没有‘统’,还是小农经济,一家一户搞单干。”他举例说:“就说今年吧,因为天旱,简直像放鸭子,各顾各,争着用水。塘里有水的,就能收稻谷八、九百斤,没水的,就只能收稻谷二、三百斤。要是组织一下,也不致于像今年这样减产。”严俊昌说到这里,不禁长叹一声:“搞成这个样子,我实在睡不着觉啊!”

  我们问他:“不是干部还在宣传,说是搞‘承包’可以致富吗?”

  严俊昌把手一挥:“尽瞎吹,没有那回事!”

  严俊昌对这种说假话、搞浮夸,十分反感。他向我们介绍:那是八几年,温家宝来召集他们开会。严俊昌的堂弟严宏昌,还有一个名叫吴风起的,一说起私人搞“承包”,就像浑身都能长出钱来,说小岗村一搞私人“承包”就富起来了,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严俊昌一听就觉得不对头,便说,搞不到那么多钱,也就是能解决个温饱。温家宝听了很赞赏,随即表示,他要听真话。

  然而,现在某些媒体却在鼓吹“承包致富”论。新华社记者慎海雄等人,在他们写的《中国农村的历史变革》中,还从理论的高度作了概括,说:“农业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这是农业生产的规律决定的,也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决定的。中外各国的共同经验表明,农业的现代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离不开农户的家庭经营。”

  某些人甚至说,“承包”可以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可以提高生产力。 



相关评论

2 楼:112.84.44.*来自:112.84.44.*发表于 2016-4-27 12:13:59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就是好!小岗村的私有化道路只代表了愚昧和贫穷。

3 楼:112.84.44.*来自:112.84.44.*发表于 2016-4-27 12:15:43
    小岗村的政治神话,改革神话,改革样板,早就破产了,只是中国某些人不惜血本仍然把它当正面宣传,非要在这条路上走到黑而己。

5 楼:175.22.2.*来自:175.22.2.*发表于 2016-4-27 12:29:07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走资派的反动本性如狼性,他的天性就是肉食动物。你想把他变成羊,是不可能的。

6 楼:124.114.168.*来自:124.114.168.*发表于 2016-4-27 13:21:36
    学小岗村还是学南街村华西村白沙村,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尖锐反映。
    小岗村是分田单干大家都受穷的表率,近四十年了就是这样。累死了沈浩,白白累死了。
    小岗村共同穷困近四十年,责任不在十八个自私自利各顾各的农民,是走资派的支持,让他们穷到了现在。华西村吴仁宝明确表态不学小岗村,村民共同富裕,富得流油。还带动了周边村庄。南街村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集体经济,共同富裕。每年羡慕参观几十万人。
    小岗村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现在已经是政治僵尸。邓**一伙走资派把小岗村当榜样,是为了提出“部分人先富起来”打前站。先富论一提出,就乱了党心,民心。学小岗村就是学自私自利各顾各,弄得全国离心离德,官员全面腐败。党已不党,国将不国。
    小岗村这面破旗还要举到什么时候?能举到什么时候!

8 楼:111.126.41.*来自:111.126.41.*发表于 2016-4-27 14:19:28
    举破旗走黑道,特色党贪腐卖国集团已经穷途末路了。

9 楼:123.233.42.*来自:123.233.42.*发表于 2016-4-27 15:15:20
    自私自利的典型

10 楼:112.84.44.*来自:112.84.44.*发表于 2016-4-27 16:04:33
    向小岗村学什么?小岗村,一个改革开放失败的典型,一个靠伸手向国家要钱的典型,一个国家养起来的懒汉典型.学习小康村,我们都想成为财政供养的典型.全国土地谁来种?小岗村是个包袱,没想到,还有人继续背?不能再摸石头过河了,该搭桥铺路,从桥上过了!!

12 楼:125.126.159.*来自:125.126.159.*发表于 2016-4-27 19:28:49
    中国的戈尔巴乔夫必将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14 楼:112.10.90.*来自:112.10.90.*发表于 2016-4-27 19:31:17
    皇帝的新装,已经被人看穿了,可还有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时间越久,毛泽东思想就越发光芒四射。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2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6-4-27 20:46 编辑

恽仁祥:习近平在小岗村的讲话值得商榷
时间:2016-4-27 18:57:36
http://www.zgsddh.cn/List.asp?ID=8693


  核心提示:习近平在小岗村的讲话值得商榷作者:恽仁祥2016年4月27日于北京一些媒体报导了习近平到安徽小岗村的讲话,引起了不小风波。我认为一些重要论点值得商榷。习近平对小岗村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


                                 习近平在小岗村的讲话值得商榷
                                    作者:恽仁祥 2016年4月27日于北京

    一些媒体报导了习近平到安徽小岗村的讲话,引起了不小风波。我认为一些重要论点值得商榷。

    习近平对小岗村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这一段话有违史实,并颠倒了是非。当时小岗村分田到户单干,在这前,从中央到安徽省,都有正确对待单干户的明文规定,而且毛主席对有关中央文件,还亲自作了修改:“一小部分生产队陷于瓦解状态,这是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一个曲折,这种曲折是不可避免的。不但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几十年几百年内,也是还会有的。只要就全国来说,只占一小部地区、社队和人数,也是并不可怕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占了极大的优势。农村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斗争,还将继续一个很长的时期,可能要继续几十年到几百年。”

    再者,在小岗单干前,在安徽省就有十万户左右单干户,这些足以证明:“十八个人“冒死‘按血手印’”,甚至鼓吹“其中谁‘牺牲’了,其他人还负责把他的子女扶养到18岁独立生活”,完全是小岗村包括那个贪污腐败分子在内的几个政治骗子,诬蔑党的政策、诬陷毛主席,而蓄意制造的大阴谋,对全国农村,在政治、经济诸多方面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作用,应予彻底清算。

    用薄一波的话说:终于明白了,凡毛主席提倡的,他(指邓)都反对;凡毛主席反对的,他都提倡。当时带头分田单干不仅不用“贴着身家性命”,而是名利大丰收。事实证明,小岗村就是这种典型,一分田单干,邓**立即支持,各地大把钱送进了小岗村。邓**在1958年大刮一平二调“共产风”,在小岗村再次上演。尤其是什么“18户血手印”,网上一再见文章揭露是伪造的,是某些人策划把小岗村这个农村“改革”的“典型”搬进北京某博物馆大肆宣扬,而有人临时策划制造了“18户血手印”以欺骗舆论。

    习近平一再强调政策好不好,就看群众高兴不高兴(大意)。他把小岗村分田到户单干说成“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我要请问是“一声春雷”还是给农业敲的丧钟?这个问题,小岗村农民最有发言权,而不是谁的“官”大有发言权。这里用小岗村农民的话说:“(小岗人对分田单干后悔说当前)发展小岗村村级集体经济,迫在眉睫的是人的问题。正因为缺少一个坚强的村级班子,小岗村才屡失良机。从省财政厅选派来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沈浩认为。……一位村干部与沈浩的观点也不谋而合:上级非常重视村里的发展,但因为村班子思想不统一而难以落实。讲到最后,这位村干部垂下头,长叹了一口气:‘二十多年过去了,按常理,小岗村早就应该发展得很富裕了。而现在……我们自己都觉得丢人……。沈浩说:2004年2月,村里为欢迎我写标语的墨水、纸张都是借钱买的。村集体没有一分钱,还欠4万多元债。‘大包干’展览馆陈旧不堪,村小学门窗桌椅破破烂烂。国家投资办起来的自来水、有线电视也停了。唯一的资本——‘名气’,如‘小岗’、‘小岗村’、‘大包干’等也都被别人注册了。”……“到了凤阳不到小岗,是一生遗憾;到了凤阳去了小岗,是遗憾终生。”“今天小岗村农民已经明显地分化成穷富两派。小岗村农民徐家松说,现在差不多有50%以上的农民借了债,少则六、七千,多则一、二万。他家因盖房、娶媳妇等等,就背了两万元的债。没有办法,他只好让儿子、媳妇出去打工。现在,小岗村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单是大严家自然村,就有20几家。更出人意外的是,那个背着凤阳花鼓要饭的现象又出现了。缪夕五家,为了让两个孩子上学,借了五、六千元的债还不说,因为今年歉收,生活过不下去,只好让老婆背着花鼓出去要饭了”。这就是小岗村“一声春雷”轰出的悲惨结局。

    一再有媒体揭露:小岗村分田到户单干后,两极分化十分严重、领导班子有人贪赃枉法,这些内容就不抄录了。但必须讲清推广小岗村分田到户单干,是群众“欢迎、高兴”的事、还是走资派强迫命令干的?这里抄一段包括当时赞同小岗村分田单干的万里同志等揭露的情况:“省委书记中只有辽宁任仲夷、内蒙周惠、贵州池心卿三人赞成分田单干;上面农林水利口……,都反对分田(单干)。虽然1982年至1986年胡耀邦、杜润生等人连续搞了五个一号文件,但还是沒有说服大多数。由于分田帮在党内始终少数,始终沒有说服多数人跟随他们推行分田政策。因此,广泛采用组织手段……”,据杜润生回忆:“河北省曾被胡耀邦认为的‘死猪’党内高层……的省份,胡耀邦指派杜润生去河北催促分田,……也没能说服人。第二次胡耀邦亲临河北,批评河北省委……,调高掦任河北省委书记,原书记调离”。“在辽宁采取更极端手段,任仲夷基本把基层干部一扫而光……,连公社宣传干事、组织干事都不放过,全部调离……(参见《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30-131页)”达到分田单干。请问习近平这是群众欢迎的政策吗?又何谈“一声惊雷”?我认为这是中共党史上最恶劣、最霸道、最违反民意的反动行为。

    可见,我在最近发表的《人民大会堂的变迁》一文指出:习近平这一年多讲了不少中听的话即好话,并建议他调查一下,有多少好话兑现了?为什么兑不了现?现在应补充一句:主要从自身找原因。

    在此介绍一段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的讲话(大意):毛主席举手向整风蒙冤的同志敬礼,表示赔礼道歉。并说中央党校的问题即错误,我负责、延安的问题我负责,因我是主席。这个敢担责、敢认错的作风值得全党学习!当领导干部,把功劳归自己,错误是旁人的,而爱吹不爱批,是很危险的。这实质是要当“官”还是要革命的世界观问题、阶级觉悟问题。



相关评论

1 楼:120.192.230.*来自:120.192.230.*发表于 2016-4-27 19:01:59
    把小岗村分田到户单干说成“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我要请问是“一声春雷”还是给农业敲的丧钟?这个问题,小岗村农民最有发言权,而不是谁的“官”大有发言权。这里用小岗村农民的话说:“(小岗人对分田单干后悔说当前)发展小岗村村级集体经济,迫在眉睫的是人的问题。正因为缺少一个坚强的村级班子,小岗村才屡失良机。从省财政厅选派来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沈浩认为。……一位村干部与沈浩的观点也不谋而合:上级非常重视村里的发展,但因为村班子思想不统一而难以落实。讲到最后,这位村干部垂下头,长叹了一口气:‘二十多年过去了,按常理,小岗村早就应该发展得很富裕了。而现在……我们自己都觉得丢人……。沈浩说:2004年2月,村里为欢迎我写标语的墨水、纸张都是借钱买的。村集体没有一分钱,还欠4万多元债。‘大包干’展览馆陈旧不堪,村小学门窗桌椅破破烂烂。国家投资办起来的自来水、有线电视也停了。唯一的资本——‘名气’,如‘小岗’、‘小岗村’、‘大包干’等也都被别人注册了。”……“到了凤阳不到小岗,是一生遗憾;到了凤阳去了小岗,是遗憾终生。”“今天小岗村农民已经明显地分化成穷富两派。小岗村农民徐家松说,现在差不多有50%以上的农民借了债,少则六、七千,多则一、二万。他家因盖房、娶媳妇等等,就背了两万元的债。没有办法,他只好让儿子、媳妇出去打工。现在,小岗村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单是大严家自然村,就有20几家。更出人意外的是,那个背着凤阳花鼓要饭的现象又出现了。缪夕五家,为了让两个孩子上学,借了五、六千元的债还不说,因为今年歉收,生活过不下去,只好让老婆背着花鼓出去要饭了”。这就是小岗村“一声春雷”轰出的悲惨结局。

4 楼:183.193.151.*来自:183.193.151.*发表于 2016-4-27 19:12:15
    违背社会科学,肆意歪曲事实,是邓党反动的实质与一贯的行为。

6 楼:125.126.159.*来自:125.126.159.*发表于 2016-4-27 19:30:25
    南柯一梦,梦断小岗

7 楼:125.126.159.*来自:125.126.159.*发表于 2016-4-27 19:33:16
    小岗惊美梦,遮羞布已抛

8 楼:222.83.83.*来自:222.83.83.*发表于 2016-4-27 19:43:42
    小岗残梦!!

9 楼:222.219.54.*来自:222.219.54.*发表于 2016-4-27 19:45:21
    本文揭露习近平假话在继续忽悠中国农民

11 楼:222.219.54.*来自:222.219.54.*发表于 2016-4-27 19:51:18
    了解当时内情的有识之士赶快站出来,就像恽仁祥同志一样揭露特色党的黑内幕

13 楼:126.28.69.*来自:126.28.69.*发表于 2016-4-27 20:01:14
    邓小 平集团把小岗村这个黑典型树起来,而把大寨等先进典型打下去,其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2: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6-4-28 12:52 编辑

超级工程一览:安徽小岗村——谁编造的历史谎言?
时间:2016-4-28 9:01:42
http://www.zgsddh.cn/List.asp?ID=8703


  核心提示:安徽小岗村——谁编造的历史谎言作者:超级工程一览来源:民族复兴网  这张图表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内的一件展品,列出了1966-1976年小岗村的粮食产量和吃国家“返销粮”的数字。1956年小...

                                 安徽小岗村——谁编造的历史谎言?
                                            作者:超级工程一览
                                             来源:民族复兴网





  这张图表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内的一件展品,列出了1966-1976年小岗村的粮食产量和吃国家“返销粮”的数字。1956年小岗村加入高级社,当年粮食产量16.5万斤,人均口粮600斤,向国家交售公粮4万斤。此后小岗村这个拥有百余人口,1100多亩耕地的村庄,居然变成了粮食亩产仅有二三十斤的穷困村。从1962年到1978年17年中,全队每年分配的人均口粮只有一二百斤,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这张图表中绝口不提的是——从1956年以来,国家给小岗村贷款156332.28元,无偿投资2425元。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吃国家返销供应粮87个月,共吃返销粮达22.8万斤,占这13年总产的65%,占集体分配口粮总数的79%;国家给小岗村的生救款、社救款15000多元,占社员分配总额的54%;国家供应各类种子65000多斤。小岗村的10条牛,没有一条不是国家给钱买的。过去用的犁耙等主要农具没有一件不是国家花的钱。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小岗村吃了国家二十年的返销粮,最后骂国家政策不好。1978年小岗村搞大包干,分田到户,被吹嘘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典型,作为邓**的历史功绩。然而改开三十年后,安徽小岗村依然在靠国家救济,国家拨了大量财政资金,依然未改穷困局面,到底是谁的问题?

  说起小岗村,当年那可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旗帜”,用陕西人的土话来说,“撩得很”。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很有意思,一不留神,这“伟大旗帜”的带头人,就在强国论坛这边轻轻地一“访谈”,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硬话”来。这般的小笑话,也就不说了,留待带头人自己去想好了。只是当年从主流媒体中所宣传的小岗村“苦难史”中,有一个小岗村自从进行集体化之后,吃了国家二十多年的“返销粮”,这可是不能否定的。

  安徽那边的小岗村农村是怎样规定农民口粮标准的,我不知道。下面,先谈谈我从小生活的那个农村,农民口粮是怎样规定的。那个时候,湖北农民在调侃的时候,将这社会中的人们,划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就是“吃商品粮”的。农民自己,常常戏称自己是吃“口袋粮”的,有的也说“布袋粮”,以区别“商品粮”。吃“商品粮”的,基本上有粮本,有规定的定量。

  这个“规定的定量”,是不是很刻薄呢?

  其实,只要是有过这段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过去吃商品粮的那个粮食定量,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年龄和工种来确定的。工种这个方面很好理解,就是像搬运工、炉前工等工种,粮食定量就高,每天差不多是两斤。而那些坐办公室的,月粮食定量可能只有三十斤。与年龄有关,这主要是指的是从幼儿到高中这一段,随着年岁增加,其定量是一同增加的,高中学生的粮食定量,比一般职工定量高。再一个,就是因为区域不同,所吃的“商品粮”的类别有差异,这定量也不同。南方地区吃稻米,粮食定量要高一点。北方地区,商品粮供应面粉的,定量要低一点。

  “吃商品粮”的有规定的定量,那么那些没有吃商品粮的农民,是不是就没有标准呢?

  其实,农村的农民,也是有标准的,只是这个粮食定量标准,现在的很多不熟悉过去那段历史的人不清楚而已。我从小生活的那个农村,壮劳动力的规定口粮,是稻谷550斤。高中这个岁数的孩子,无论男女,标准也是相同。其他年岁的人,基本上参照商品粮的方式也制定出来一个口粮标准出来。

  稻谷550斤相当于多少斤米呢?一般而言,一担稻谷(100斤)出稻米70斤左右。像吃精米的,多磨一次,出米65斤也是可以的。想出米高一点,把那个磨机调松一点,百斤稻谷多出几斤米,也很正常。这样算下来,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壮劳动力的粮食规定标准,是每天一斤稻米。一般情况,过去那个时代,一个壮劳动力一般来说,一个月男壮劳动力得吃三碗干饭,一天得有两斤米。活干得不多,吃两碗干饭,一天也得一斤半。

  大多数农民家庭,如果仅仅靠这规定标准,吃不饱饭是客观事实。当时的农村现实是,每一个生产队,农民所得粮食,大体上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规定的粮食,第二个是工分粮,第三个是本生产队在有所“节余”可再分配的“福利粮”

  “规定粮”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农民家庭,无论其家庭劳动力有多少,一年劳动所挣得的工分有多少,按照一个规定,必须给这个家庭的所有人都给一个规定的粮,常常也称之为基本口粮。

  工分粮,就是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根据每一个家庭一年的总工分分配给一定量的粮。这样分粮的方式,有好处,就是多劳多得。不好之处,就是孩子幼小且多的家庭,由于吃饭的人口多,挣工分的劳动力少,平摊到每一个家庭人口的工分要少,所分的工分粮也少。

  对过去农村地区农民悄悄搞的“福利粮”,现在很多人知道不多。农村地区,农民也想每天吃干饭,也想吃饱了多打几个嗝。一个是耕种面积上,大家基本上都是能少报一点,尽量少报一点。像到湖区去开垦点地,种点作物“掖着”,大队和公社的干部也知道,只要本本上所划定的那个耕地面积在“计划”的范围准确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丰年所产粮高一些,由于计划是上一年度年底给划定的,这丰年所产的多余粮食,往往也就不多交了,上面往往也装糊涂。像这样开垦其他耕种土地,以及当年丰年多增加的那部分粮食,生产队在适当留点“余量”之外,按照本队的人口悄悄分了的“福利粮”,每一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只是不同年份,这部分“福利粮”有多有少,这就看这个生产队队长和老天爷了。

  如果一个生产队悄悄搞的“福利粮”没有,这工分粮也没有多余粮可分,使得本应该基本固定的那个基本粮都缺少的时候,这个时候,国家就会给这个生产队运来“返销粮”。

  小岗村有耕种面积一千来亩,每亩粮食产量只有“三十来斤”(这可是从主流报道数据中平均下来的),生产队的粮食按照规定不够时,就吃起来的国家的“返销粮”。一般而言,国家返销粮是一个补足过程。问题是没有良心的小岗村,吃了别人多交粮才有的“返销粮”的时候,二十年之后居然将这说成是苦不堪言的“罪恶”,这其中的历史,今天的人们有多少去称量一下带头人等宵小们的良知

  很多历史词汇,包含“返销粮”等,都是需要好好回味的,这其中就包含了小岗村使用了二十多年的救济款。

  小岗村的那个粮食“单产”,小岗村这杆“旗帜”,高高被耸立起来成为一个标杆的时候,那是要用“数据”去说话的。这“数据”就是忆苦思甜中,说的是自从陷入“集体经济”中去之后,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从来就没有上去过,吃国家返销粮,用国家救济款,是理所应当的,二十多年来坦然得很。这“数据”用小岗村的那个耕种面积一平均,居然只有三十来斤

  说来也巧,我这一生中,接触种小麦的地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湖北,一个是我曾经当兵的那个地方。

  我从小生活的湖北农村地区,当年国家给下的“计划任务”就两项,一项是稻谷,一项是棉花,这都是需要去完成的。种水稻,一方面是交足国家的计划任务,二来是要吃饱肚子。第二项的棉花任务,在完成的时候,是采用套种小麦的种植方式。

  秋天收棉完毕之后,立刻将地翻耕,接着就播撒麦种。入冬之前,麦苗差不多有巴掌那么高,接着就进入冬季了。种小麦是为了开夏套种棉花,垄间的距离留得比较宽,和一般的单纯种麦,还是有所区别的。大约是在五月底,小麦就收割完毕。坦诚地说,湖北套种小麦磨出来的面粉,品质不如北方的小麦,产量也不是很高。在七十年代,这种和棉花相互套种的小麦亩产量,一般也就四五百斤,不是很高。

  当兵之后,在部队团农场干了几个月。其中一项农活,就是小麦收割完毕之后,给条田打压碱的埂子。问了问留守在农场劳动的战友,这小麦的亩产量是多少,他们的回答差不多都在三五百斤的这个范围。客观说,西北地区大条田种麦子,多少有点粗放型的耕种方式,不像南方种水稻那么“精细”。

  对于团农场的这种小麦产量,一来是西北地区耕种面积较大采用粗放型耕种原因,二来是这种部队开垦的地在过去盐碱较重。

  在我当兵期间,有河南安阳和安阳的战友,闲聊时,他们说他们家乡的小麦是主产粮,一般年景,亩产量差不多都在800斤左右。我当兵的时间,比小岗村被树立为“中国农村改革伟大旗帜”这个典型时间要稍微晚上几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河南商丘和安阳比安徽的小岗村,要偏北五百公里左右,年均降雨量要低一百毫米。我查了一下,小岗村周边区域,年均降雨量大约是在八百毫米左右。而再往北走的北京,大约只有六百毫米左右。河南安阳和商丘,应该在这两者之间。我当兵时的那个部队农村,所在范围的年均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咸阳靠北的战友,那里的自然条件不好,一年的年均降雨量,大致在四百毫米左右。为什么说这一段年均降雨量来,就是中国的粮食亩产量,与其有很直接的关系。一般而言,只要不是险峻的山区,包含丘陵在内的粮食产区,其粮食亩产量与年均降雨量是密切关联的,而且在六百毫米降雨量之上的地区,其粮食产量基本上相对比较稳定

  有一个历史数据,就是说西藏在和平解放之前,其主产粮食的青稞,亩产量大致上是在一百斤到一百五十斤左右。

  小岗村“光辉旗帜”下的那个亩产“三十来斤”,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写这样报道的人动机不纯,瞎编数据,就像今天编造一个《老农民》电视剧一样,都是为了达到造谣、诬陷和咒骂的目的;第二个,就是说明那个与带头人有着同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小岗村,为了骗取国家的返销粮和救济款,在严重瞒产,是有着严重痞子气息的这么一群不可进行思想改造的群体。

  安徽小岗村把这样一串并不光彩的数字,公开挂在纪念馆里,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突出宣传“改革开放”大包干后,小岗村取得的成绩。但是网友太阳风,作为当年的安徽省下乡干部,晒出了一份1971年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燎原公社红山大队唐下湾生产队的年终分配帐”。向人们展示了完全不同的历史另一面:

  我于1971年4月13日从长丰徐庙公社庙舟大队后邓郢(小五队)转移到了肥西燎原公社红山大队唐下湾生产队。当时的唐下湾生产队是名震江淮的学大寨先进单位。71年春节大年初一,时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的李任之就曾率人前往该生产队拜年。那时安徽学大寨的典型淮北有郭庄大队(后来出了个郭宏杰曾任中组部副部长,就是郭庄大队支部书记),淮河以南就要把唐下湾作为典型树起来。据说,这是李德生在邀请该队队长唐照稳出席1970年8月北方农业会议时提出的。就我亲眼所见,该生产队的社员,一年365天只要不下雨雪总是在做各种农活。双抢时早上五点下地,晚上十点收工更是常事。

  我无心中在日记里抄录了该生产队1971年的分配帐,当年肥西遭遇旱灾,但唐下湾生产队通过“学大寨”修干渠引水浇地,“天大旱,人大干”,仍获得丰收。现在看来,那时一个学大寨的先进单位的分配尚且如此,其他落后、贫困地区就更不知怎样了。

  唐下湾生产队1971年分配情况:

  1. 全队35户(三户知青)138人,1971年生产粮食250021斤,人均产量1812斤;上缴公粮8226斤;卖余粮97258斤,人均705斤;其余144537斤进入分配,人均分配1047斤

  2. 全队全年现金收入42206.99元。其中留公积金200元,公益金50元,集体储备金1105.39元。支出除交大队提成200元外,全年生产成本等开支计23890.88元。

  3. 全队可供社员参与年底分红的16820.3元。全队年累计工分为207433分,社员正常出勤一天为10分,日工分值0.81元。

  4. 每千斤粮食折款价值102.21元。

    5. 各户具体分配情况(仍按当年抄录时的顺序)。表中社员分红是在扣除各户自报的全家口粮(该队当时对社员的口粮象该队的工分一样,采取“自报公议”,的办法,即各户根据需要报一个要求分配的口粮数量,经生产队公开评议确定后进行结算),和平时各户在生产队菜地里取用的蔬菜折款,及生产队分配的柴薪折款。(当时该队没有社员自留地,但有集体菜地,专人管理,社员可以自己去菜地里选取要吃的蔬菜,经管理菜地的称重,记录品种、数量、时价,年底结算。)  



  以下是几户社员自报的口粮标准:

  唐永付:850斤; 唐光树:900斤; 唐光珍:4200斤;湾爷:750斤;朱良珍:850斤;陶奴有:3200斤。

  实际上,生产队最后评定的各户口粮标准都比各户自报的标准要高。当然,也有不少户坚持自报的标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个自报公议的分配办法是从大寨搬来的。

  两份历史资料对比之下,便会发现——同样是在安徽省,同样是遭受旱灾的1971年,凤阳县小岗村与肥西县唐下湾,两个生产队土地人口也差不多,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局面。

  遭遇大旱的唐下湾生产粮食250021斤,上缴公粮8226斤,卖余粮97258斤,人均分配粮食1047斤;而小岗村只生产粮食34000斤,人均分配口粮240斤,吃了国家“返销粮”15000斤,人均收入31元。也就是说,是唐下湾的“老农民”,用自己的奋斗不仅支持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保证了凤阳小岗村的“老农民”有“返销粮”吃,而不被饿死。

  网友“遥望延安”回忆:1971年,是我下放在湖南浏阳西乡一个小山村当知青的第二年。因我和我二姐当时选择了投亲靠友的下放方式,所以没有享受国家的任何补贴。但凭着我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与生产队的男女社员同工同酬,当年年终结算,我们分得了1500多斤稻谷,2000多斤红薯,10多斤茶油,200多元现金。春节前,队上杀年猪干渔塘,又分了5斤多肉10多斤鱼,那一年,真正让我感受到了辛勤劳动丰衣足食的快乐。

  网友:我们那里是82年开始分地,83~88年那几年确实是“一分就灵”,究其原因是吃了以前农田水利建设的红利以,及化肥、农药在农村的普及和大量使用。88年以后到至今这么多年,村里没有什么农业投资,原有的渠道被推平、毁坏、淤积,原因大家很清楚,集体没有力量了,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在农村复辟了。现在的水浇地比毛主席时代少了40%,土壤改良没有了,农家肥没有了,土地肥力下降,粮食单产比80年代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了。

  改开四十年来,历来将安徽小岗村这个懒散穷困的村庄,作为毛泽东时期农业集体化的典型作为宣传,进而引申到声讨毛泽东时代的“穷困”。却罔顾中国农业集体化三十年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历史贡献。

  ——1953年至1978年,中国亿万农民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超过5100亿元原始积累,相当于2.2万吨黄金,或万亿美元。这笔巨额原始积累形成的工业资产,成为改革开放后,各级贪官污吏和“企业家们”瓜分的肥肉。只有一个“贫困的毛泽东时代”,才能让中国人逐渐忘记这笔被人瓜分的巨额财富。




相关评论

1 楼:YNQJ69来自:111.85.249.*发表于 2016-4-28 9:21:34
    写得好!

2 楼:120.9.7.*来自:120.9.7.*发表于 2016-4-28 9:22:00
    “分田单干解决了温饱问题”是最大的谎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毛主席提出了农业三化(水利化、机械化、化肥化)的构想,并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题词。号召农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督促农业机械的研究制造,研究化肥工业生产。经过集体艰苦创业10年奋战,六十年代末农田水利化全部实现,这是公社化前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时代不敢想象的。以东方红拖拉机为代表的农业机械也逐渐涌现。机耕机播成为现实。毛主席逝世前,化肥工业相对薄弱,那时有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过磷酸钙等。这些化肥施多了,土地碱化,小麦产量从小农经济时代100斤增产到600斤左右。改革开放后,分田单干,自己的化肥厂全部下马,美国二胺、苏联一胺、日本尿素饱和的进入中国农业市场。苏联一案没有显著效果,美国二胺做底肥,日本尿素做追肥,庄稼恶长。有了水利条件,有了机械条件,农民加密了种植,改用机械播种,满地都是麦隆,亩产达到800-1000斤。其次,农业科技成果也开始显现,原来一年只种一茬,分麦田、春地不能兼得。这时有了夏拨种子,一年两熟。集体的力量大于天,是毛主席农业三化(水利化、机械化、化肥化)思想的实现让中国人民突破了温饱线,绝对与分田单干没有丝毫的关系。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小麦亩产只能是几十斤,最多100斤。

3 楼:121.28.129.*来自:121.28.129.*发表于 2016-4-28 9:40:57
    作为一个政治家,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代表前进方向,什么是倒退,是开历史的倒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3: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6-4-28 13:11 编辑

晓妍凤平:小岗村和南街村对比的背后
时间:2016-4-28 9:09:42
http://www.zgsddh.cn/List.asp?ID=8704


  核心提示:小岗村和南街村对比的背后作者:晓妍凤平小岗村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

                                        小岗村和南街村对比的背后
                                                 作者:晓妍凤平



                                    小岗村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04年,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全体党员、民众进行新的创业,小岗村又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2008年9月30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胡**总书记到小岗村视察。景点有“大包干纪念馆”等。2008年以前,小岗村由两个自然庄组成,即小岗和大严队。位于安徽凤阳县东部,隶属小溪河镇,距京沪铁路4公里,距省道307线7公里,距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均20公里。小岗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拥有849户、3823人,耕地面积8713亩,人均耕地2.28亩。
  


                                    南街村

  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下,南街村几近实现了共同富裕,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南街村成功的关键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集体主义。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紧靠107国道,西临京广铁路,东临京珠高速公路。全村有回、汉两个民族,共848户,3180口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村里有26家村营企业,诸如拉面工厂等。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严格的说,这个题目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普通百姓的我,不可能真正了解小岗村和南街村,又如何得知小岗村和南街村的背后?然而,据说当今的地球都变成一个地球村了,作为生长在中国的我,不可能不知道一点关于小岗村和南街村的事情。

  由一星半点的积累,我不仅了解了小岗村和南街村的一些人和事,并且感觉到他们似乎在奔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这便是作为普通百姓的我想写此文的目的。

  欲说小岗村和南街村的背后,自当先分别展示一下小岗村和南街村的正面。

  小岗村的正面

  国家顶级领导人视察小岗村

  由于新闻媒体的强大支持,使全国13亿人口,除婴幼儿之外,大约无人不知小岗村。

  小岗村的领导人简介(摘自人民网嘉宾简介):严德友,男,凤阳县小岗村人,出生于1971年,中共党员,曾担任小岗村书记、村长。现任小溪河镇副书记,小岗村葡萄合作社理事长,是在农户中推广葡萄种植的发起人。严德友是大包干时期小岗生产队队长、“十八颗手印”发起人之一严俊昌的儿子。作为大包干的后人,严德友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帮助本村群众更新葡萄品种,搞好销售,使葡萄种植为小岗村民增加了巨大收益。(笔者感言:既当官,又当商,可谓“解放思想”)

  现任小溪河镇副书记的严德友,10月10日 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说了一句使人冒冷汗的名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小岗村当今的现状

  楼房不是太多,村中依旧还是土路,只是为迎接领导视察而由上边拨款,近两年才修了一条柏油路,建了一个“改革开放纪念馆”(为一张疑窦丛生的纸建一个纪念馆,这是封建迷信呢?还是江湖骗鬼术呢?——编者),像样的企业几乎没有,青壮年也得外出打工(从逃荒要饭到外出打工——终究属于脚野的人,总书记来视察,也没见几个正儿八经的庄稼人——编者)。

  南街村的正面

  大都是离退休老干部参观访问南街村

  由于缺乏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全国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中国还有个南街村。只是近来有新闻媒体对南街村进行了“围剿”之后,才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了南街村。

  南街村的领导人简介:王宏斌,党的十七大代表,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人,1951年出生在一个劳动人民家庭。老人们说,“俺斌从小就是好娃子”,“热爱劳动”,“尊敬老人”。合作化时期,他还是一个孩子,空时收集蒿杆玉米叶、打草垫,打了百多个。别人以为他打来卖哩,他没卖,挨家挨户送给老人们作坐垫。大家都夸他是好孩子!他小学毕业那年,学习邢燕子,志愿回乡务农。锻炼几年,样样活路都能干。平素不说空话,干活有股牛劲。老队长见他是个好苗子,推荐他当了生产队长。他办事认真,处世公道。有天母亲误工,迟到10多分钟,他执行队规,当场扣了母亲的工分。他事事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干的,自己率先干好。带头干重活,克服困难,很快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大家齐心合力搞生产。两年时间,这个队的粮食增产量居全县第一。他被评为先进生产队长。

  1976年的一个大雾天,王宏斌带领社员下地锄草。对面一人挥锄下来,砸在他的头上,顿时鲜血长流,送到医院救治。县委刁书记赶忙来看望,安慰他说:“宏斌,你安心好好养伤,我已经让公安局把阶级敌人抓起来了。”“啥阶级敌人?”“就是用锄头砸你那个人。”王宏斌急忙解释,“我们锄草,他从对面锄过来,不小心碰伤了我的头,他不是故意的。刁书记,请你赶忙放了他。冤枉了好人,叫我今后咋当生产队长?”刁书记才知是误会,立即放了那人。王宏斌就是这么宽容大度、实事求是。他的父亲在县供销社工作,要了一个招工指标,让他进城在县农机公司当上了工人。城里一个漂亮姑娘看上了他,成了他的未婚妻。他进城以后,队里干部顶不起,歪风邪气上升,粮食产量下降,先进队变成落后队。老支书带着社员坐上拖拉机,敲锣打鼓进城把他“抢”了回来。他难却乡亲们的情意,又当上了生产队长。不当工人当农民,放弃铁饭碗去端土饭碗。未婚妻嫌他太傻,一气退了婚。于是,他第一次得了“二百五”的绰号。他回乡带领乡亲实干苦干加巧干,很快又把生产搞上去,亩产上千斤,成了全县的一面红旗。他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

  早在1975年,他就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实践论》、《矛盾论》是他认识世界的“显微镜”、“望远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老五篇”使他思想升华,立志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遵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从社会主义一步步走向共产主义,是他终身奋斗的目标和行动指南。

  为了集资办砖厂,他卖了家里的东西,凑足5000元,带动了干部和村民集体投资。资金不足,他和党员们一起到火车站打工,挣工钱3万多元,全部投入基本建设。扩建机砖厂,银行不贷款。他设妙计“指山卖磨”,预售机砖(每块由3分5厘降到2分5厘),筹集资金35万元,购买设备,办起了机砖厂。建面厂,向银行贷款,行长不借,说南街不够贷款条件。他多次恳求,行长不胜其烦,不让他进办公室。他和村主任只得到行长家门口等候。这天黄昏,行长下班回家,远远瞧见他们,就打电话给妻子,说“今晚有事不回家”,掉头就走。第二天,行长以为他们吃了闭门羹,不会再来了。晚上回家,远远望见他们还在寒风中守侯。行长被他们一心为村民办事的执着精神感动,破例贷了10万元给他们(后来南街村出了名,成了利税大户,信誉很高,才逐渐获得大额贷款)。为打开产品销路,他装了一车面粉,与王金忠一起到北京销售。一路上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凉水,几天几夜东奔西走,卖不出去。王金忠说:“哥,天气这么冷,我们回去吧。”王宏斌说:“再试试吧!”凭一股牛劲,他终于在一家糕点厂门口拦住了下班的厂长,“……这车面粉不要钱,送给你们,请帮我们化验一下,看质量合不合格?合格才卖给你们。”检验结果,南街村的面粉比该厂原用的面粉质量好,价格低。于是北京糕点厂与南街村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从此打开了销路。

  1981年,土地承包到户,两个村办企业也承包给了私人。折腾了几年,部分土地撂荒,两个承包人腰包满了,该交集体的钱赖着不交,“个人捞了钱,集体受了骗,党支部落了赖。”不知实情的群众告王宏斌与个体户勾结坑害集体。他果断决定收回村办企业,由“党支部集体承包”。村民自愿交回土地,集体经营,发展生产。收回来的砖厂,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他毅然把铺盖搬到厂里住,整顿半年,生产正常后,又搬到面粉厂住,及时解决问题,逐渐恢复了面厂的生机。他和村党委一班人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玩‘泥蛋’起家,玩‘面蛋’发家”。

  1984年,村办企业年产值74万元;1997年,企业发展到20多个,产值达16亿,成为全国闻名的亿元村、惊动世界的共同富裕幸福文明村。富起来了,以王宏斌为代表的南街村干部并没有“多捞多得”。他们坚持巴黎公社原则,干部工资不超过工人平均工资,只拿“二百五”。全村实行工资占30%、供应占70%的分配制度。王宏斌是怎样的人?听其言,观其行—— 望着毛主席像,他说:“我要一辈子读他的书,听他的话,向他学习,象他那样思想、工作、生活、为人民服务。” 他的口头禅是:“不图个人半块砖,甘为集体造金山。平生不做损公事,腰别扁担胸怀宽。” 他的名言是:“富裕不等于幸福,幸福包含着富裕。” 他的警言是:“把金钱、名利和地位看重了,就等于给自己背上包袱,戴上枷锁。” 他信奉的哲理格言是:“天下为公,天下太平。天下营私,天下大乱。”(孙中山)他说得最多的话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实际做的另一套。”

  在共运陷入低谷时,他大胆提出:“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而努力奋斗!”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解放思想,勇于实践,迈开了新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当某些人宣传“人的本性是自私”、“人间正道私有化”、“私有制万岁”时,他不信邪,旗帜鲜明地反驳:“私心不是与生俱来的;私心来源于私有制。”“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我们不搞私有化”,“我们要在南街村逐步解决私心问题”。“共产党员就是姓共。共产党没有变,尤其是‘共产’二字没有变,共产党没有变成资产党。每个共产党员都举手宣誓说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没有任何理由不为共产主义奋斗。” 当某些媒体批判“大公无私”,散布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私自利有理时,他抵制歪理邪说,在东方红广场的诗歌墙上推出:“人要有精神,朝气鼓前进,精神不为己,一心为人民。为己无常乐,为人乐无垠……”“大公无私是圣人,先公后私是贤人,公私兼顾是好人,损公肥私是坏人。”村党委发动群众在村内开展“破私立公”、“公有制好”的群众性大讨论,逐渐形成了“人人鄙‘私’,人人崇‘公’”的好风气。

  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南街村坚持公有制,求生存,图发展,创造性地运用“外圆内方”的策略,“坚持外圆闯商海,严守内方治南街”,既稳掌政治方向的舵,改革不改向;又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发展生产。王宏斌是善于用毛泽东思想斩断千年因袭陈旧观念的束缚,实践与私有制决裂、与私有观念决裂的先锋战士。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水乳交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的真正公仆。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为名、不为利,一心只为社会主义。他先后被提升为中共临颖县委副书记、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他没有领市、县的工资,仍在南街村拿“二百五”。毛主席有许许多多的好学生,王宏斌就是其中之一。

  南街村当今的现状

  进入南街村,看到的不是村,而是一座生机盎然的现代化绿色小城市,这令我们十分惊讶。我们从住入的南街村宾馆就能看见东方红广场:一座毛主席汉白玉雕像巍然屹立,由两名英姿飒爽的南街村民兵日夜守卫。雕像后依次耸立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四位伟人巨幅画像。

  每天早六时十五分,东方红广场准时响起《东方红》;中午准时播出《大海航行靠舵手》;晚上则准时响起《社会主义好》。天天如此,天天红色。(摘自《“红色娘子军”为南街村农民弟兄向工人阶级大哥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州省委书记诉求生存权》一文)

  几天的参观访问、所见所闻,南街村已落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硬指标:实现了幼者有其学、劳者有其酬、病者有其医、老者有其养、居者有其屋。南街村人人享有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这体现在:孩子从上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全部由村里负担;村民们的医疗、防疫、无论大病小病全部由村里支付;老年人到康寿乐园养老一律免费,还可随进随出;青年人结婚、老年人病故均由村里出面办理并负担费用。

  南街村民楼一律六层,只有两个标准:一是三室一厅92平方米;二是二室一厅75平方米。建筑、装修、家具、冰箱、电视机、中央空调、液化气、抽油烟机、炉灶等全部由村里统一免费配置。正常生活中的米、面、肉、蛋、油全部按需分配。为保证南街人副食充足、安全卫生、优质低价,南街村办起了大型现代化系列养殖,自给自足,不必担心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南街村民楼家家户户都不装护栏、不装防盗门,给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全感。

  最后,再来说说关于小岗村和南街村的背后这个问题

  由上述可见,小岗村其所以没有取得像样的成就,一是因为它选择了传统的私有化道路,二是因为它的带头人是假共产党员。南街村其所以能取得令人惊羡的准共产主义的辉煌成就,一是因为她选择了社会主义公有化的道路,二是因为她的带头人是货真价实的共产党员!仅此两点之别,岂有他哉!愿人们从这两点出发,去对照当今中国的一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7: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6-4-28 17:35 编辑

中心:小岗村“十八个好汉”创造的“神话”破灭
时间:2016-4-28 13:41:38
http://www.zgsddh.cn/List.asp?ID=8711


  核心提示:小岗村“十八个好汉”创造的“神话”破灭 作者:中心 小岗村成为“中国特色改革”第一村,是“十八个好汉”创造的“神话”。创造“神话”的人大概没有想到,“神话”终究有破灭的一天。对于小岗村,无论“特色改开”...

                                小岗村“十八个好汉”创造的“神话”破灭
                                                     作者:中心

    小岗村成为“中国特色改革”第一村,是“十八个好汉”创造的“神话”。创造“神话”的人大概没有想到,“神话”终究有破灭的一天。

    对于小岗村,无论“特色改开”政府对其怎样的包装打扮,新闻媒体对其怎样的粉饰吹嘘,我始终不屑一顾。至于那“十八个好汉”,我更是只有鄙视。甚至连他们的名字,我都不愿意听到。因为听起来忒叫人恶心,如同吃了苍蝇一样。

    小岗村人的懒,小岗村人的穷,小岗村人的自私,在中国那是出了名的。即使不数第一,至少也要数第二。就是这样一个自私的小岗村,却能一夜成名,一下子成为了党内走资派眼中的香饽饽,以致被树作全国学习的“特色改革典型”,俨然成了“中国特色改革”四十年来的金字招牌。

     小岗村人的懒、穷和自私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毕竟都是些农民。农民的觉悟性本来不高,自私自利大概是农民的通病。所以毛主席曾说过,重要的是要教育农民。然而经过了毛主席时代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教育,小岗村人似乎没有一点进步。所以到了1978年,便发生了“十八个好汉”分田单干的举动。

     “十八个好汉”就是想破脑袋,也绝没有想到,他们分田单干的举动会创造一个天大的“神话”。

    毛主席去世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党内走资派取得了领导地位。他们急于解散人民公社,瓦解农村集体经济,已是迫不及待了。因此在闻知小岗村“十八个好汉”分田单干的举动后,他们真是如获至宝,大喜过望。于是在未经全党讨论通过、全民同意的情况下,由少数当权的党内走资派授意的一场旨在解散人民公社、瓦解农村集体经济的席卷整个中国农村的私有化改革就这样拉开了大幕,而始作俑者小岗村也被精心包装成所谓的中国改革第一村。

    四十年过去了,小岗村尽管得到了国家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扶持,却仍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比起走集体道路的华西村、 南街村,不知差了多少倍。这让那些为其百般粉饰、大唱赞歌的人情何以堪?

    然而即便如此,为了“中国特色改革大业”,小岗村这个“特色改革第一村”的典型还要继续树立下去,“十八个好汉”创造的“神话”还要继续宣扬下去。

    那么,让某些人念念不忘的“十八个好汉”创造的“神话”,究竟是什么呢?

    “十八个好汉”创造的“神话”就是分田单干,发家致富。  

    “十八个好汉”创造的“神话”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十八个好汉”创造的“神话”就是个体道路胜过集体道路。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个“神话”的结果,那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人民公社解散了,农村集体经济瓦解了;那就是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那就是一句话,农村真的完蛋了!



相关评论

1 楼:121.28.129.*来自:121.28.129.*发表于 2016-4-28 15:09:48
    向小岗村学习什么?

2 楼:112.4.210.*来自:112.4.210.*发表于 2016-4-28 15:17:37
    所以说习的胡诌,又一次成为笑柄。

3 楼:115.53.142.*来自:115.53.142.*发表于 2016-4-28 15:29:24
    有雷锋精神,延安精神……特色政府是否总结一下小岗村精神。可否概括为: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大私无公。这不是把人引向堕落吗?难怪特色党这么贪婪堕落。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7: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6-4-30 09:10 编辑

策马啸西风:习总书记来了,小岗村“火”了
时间:2016-4-28 11:56:48
http://www.zgsddh.cn/List.asp?ID=8709


  核心提示:习总书记来了,小岗村“火”了作者:策马啸西风当“核心二代”钦定小岗村为全国农村“特色改革”模式,官场山动,媒体海啸,溜须拍马之徒纷纷追腥逐臭,跑向小岗村跪拜求“经”。“特二”党徒、名列邓家“四大名猫”...

                                   习总书记来了,小岗村“火”了
                                            作者:策马啸西风

    当“核心二代”钦定小岗村为全国农村“特色改革”模式,官场山动,媒体海啸,溜须拍马之徒纷纷追腥逐臭,跑向小岗村跪拜求“经”。“特二”党徒、名列邓家“四大名猫”之一万里,一夜成名。令人讶然的是,官方全力推广,媒体极力渲染,民间却冷漠异常,更多人是奋力批判。这种开历史倒车行径,官民之间形成天然对立,相互指斥。因此,店铺掌柜亲临小岗,为其站台拉客,寥若晨星。然而,境过时迁,乾坤倒转,包子铺开张了,武大郎掌柜了。觅猫尿,寻猫踪,重蹈猫径,再钻猫巢。于是,邓矮猫火了。当小农个体经济给中国农业带来灭顶之灾,小岗村模式恶贯满盈,然而,奇迹出现了,小岗村再次火了。“特二”之“二”就是,凡是有害中华民族利益,人民越反对的,它们就越推行,越支持;凡是有益中华民族之事,人民越拥护的,它们就越要摧毁,越反对。

    据《新华网》报道,《习近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春风拂面,麦浪滚滚。4月25日,习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习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习总书记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习总书记在街头,紧握小岗村“农妇”之手,意味深长地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在田间,习总书记握着一个田里“农民”手道,“今年的白馍能吃到嘴里了”,其实,他们还可以“吃肉”了。

    被民间批臭多年的深圳,由于包子铺掌柜武大郎临幸,城市改革模式深圳重施脂粉,再上花轿;农村改革模式小岗村再植新皮,不嫩装嫩。在这里,作为“中国改革标志”,祝贺小岗村村民不负习总书记厚望,旧貌换新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国农村继续学习小岗村经验,誓将“特色改革”进行到底,死不悔改。



相关评论

1 楼:117.158.28.*来自:117.158.28.*发表于 2016-4-28 12:40:53
    好文章!

4 楼:111.85.210.*来自:111.85.210.*发表于 2016-4-28 12:59:58
    觅猫尿,寻猫踪,做登猫屎!

5 楼:121.28.129.*来自:121.28.129.*发表于 2016-4-28 14:08:44
    从集体化到单干,小岗村的改革是前进还是倒退?小岗村是什么典型,单干、造假、逃荒、省里派财政厅官员到小岗村当村官,最后累死,没见什么成效。看看南街村呢,华西村呢,大寨呢。这是树立什么样的典型呀?

7 楼:115.53.142.*来自:115.53.142.*发表于 2016-4-28 15:06:02
    刘邓跟屁虫,没头大苍蝇。舍香爱逐臭,身后留骂名。

8 楼:113.244.115.*来自:113.244.115.*发表于 2016-4-28 15:12:51
    遍地是贪官,整个社会已形成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丑恶局面。真正有良知的中国人越来越少,放着毛主席的光明大道不走,还大白天总说梦话,难到眼睛真瞎了?!

9 楼:120.42.37.*来自:120.42.37.*发表于 2016-4-28 15:31:10
    顶8楼,x狠下心要与邓黑遗臭万年了


10 楼:119.186.232.*来自:119.186.232.*发表于 2016-4-28 15:42:11
    邓**的孝子贤孙行为再次告诉人民,走资本主义道路、搞私有制,一百不动摇,才是它们的实质。

12 楼:183.206.117.*来自:183.206.117.*发表于 2016-4-28 16:41:30
    没有政治家的头脑,稻草人而已。

13 楼:183.206.117.*来自:183.206.117.*发表于 2016-4-28 16:43:26
    真理在民间,百姓是历史的审判官。

14 楼:183.204.39.*来自:183.204.39.*发表于 2016-4-28 18:01:18
    这是在向国内外再次表态,如作者所说,誓将“特色改革进行到底,凡是有害中化民族利益,人民越反对的,它们就越推行,越支持。人民越拥护的,它就越要摧毁,越反对”。并且这种表演越来越充分了。

16 楼:125.104.199.*来自:125.104.199.*发表于 2016-4-28 18:06:36
    被民间批臭多年的深圳,由于包子铺掌柜武大郎临幸,城市改革模式深圳重施脂粉,再上花轿;农村改革模式小岗村再植新皮,不嫩装嫩。在这里,作为“中国改革标志”,祝贺小岗村村民不负习总书记厚望,旧貌换新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国农村继续学习小岗村经验,誓将“特色改革”进行到底,死不悔改。

17 楼:140.240.23.*来自:140.240.23.*发表于 2016-4-28 19:01:38
    政权从哪里来?既不是亲力亲为打下来、也不是一人一票选出来、是从人家手里继承来的。把创立政权的祖宗搁置抛弃不祭、这样的不肖子孙还能有什么能力治国理政?出现乱像是正常的、不出现才是怪事。

18 楼:117.91.2.*来自:117.91.2.*发表于 2016-4-28 19:26:10
    17楼说的在理

19 楼:60.10.71.*来自:60.10.71.*发表于 2016-4-28 20:49:20
    特色邓贼一脉相承。

20 楼:李德胜 来自:110.250.151.*发表于 2016-4-28 20:57:15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当前有很多网友写的文章本来很好,但一加上习总怎么怎么的就让人不舒服了。席梦思的真面目已经彻底暴漏,你还顾忌什么?

    管理员回复:你的这种判断文章是与非的思维方式和标准很不着调。毛主席当年著作文章有许多地方是称蒋介石为“蒋委员长”,难道你不舒服了?难道你也要否定毛主席的著作文章了?

22 楼:1.182.79.*来自:1.182.79.*发表于 2016-4-28 21:28:32
    不需要伪装了,完全露馅儿了。

23 楼:220.194.215.*来自:220.194.215.*发表于 2016-4-28 23:47:46
    顶17楼!

24 楼:36.186.176.*来自:36.186.176.*发表于 2016-4-29 11:15:16
    不要站在父辈共和国功臣的肩上自以为是!拿着邓万小岗长满蛆的屎盆子顶在头上,有何意义?臭了自己!熏了人民!

25 楼:wrj091243来自:222.211.20.*发表于 2016-4-29 22:41:12
    匡山清泉
    看了这么多批判xi修的文章和跟帖,觉得非常高兴和欣慰。尽管修正主义的手段越来越狡滑,但国人的识别能力也越来越高。感觉我们中国大有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9: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6-5-1 19:53 编辑

渡痴禅师:奉旨乞讨的小岗与台湾英雄的瘟神
曙光发表于 2016-4-30 01:48 |只看该作者 |
http://www.hhhthq254.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205

                             奉旨乞讨的小岗与台湾英雄的瘟神
                                       作者: 渡痴禅师

  怎么说呢?

  不得不佩服当年的“小岗十八丐”,硬是将一坨屎包装成了“改革开放”的神主牌,当然真正的功劳还是去年去世的万里大人。只要想扛“改开”的大旗,那么必然得去一趟小岗,当然谁都不能空手去,老百姓清明节上坟都还得带三瓜两枣的,好歹得烧点纸钱,何况是祭奠小岗这样的改开神主牌呢,起码得比照当年皇帝祭祖的规制。所以,每次改开大神去小岗村总是会带点什么东西的,这一次,江苏或者上海某个地方的人民估计又要倒霉了,他们的对口扶贫项目清单恐怕又拉长了许多。祭品清单目前还没有出来,当然这是皇家秘辛,容不得我们升斗小民叽叽歪歪。不过这里还是要恭喜天下第一村的村民们,你们有福啦,今年又可以消受改开的贡品了。

  说实话我很喜欢“小岗”这个话题,特别爱看“改开宗主”们拨弄小岗这一坨大便。小岗现在简直就是皇帝的新衣,看他们装模作样的搔首弄姿,可比听德云社相声有趣多了。小岗人民也知情识趣,无论何朝何代,他们总能将“小岗精神”这个帽子扣在“改开天子”的头上。“和谐朝”时期小岗精神就是“科学发展”,“庆丰年间”“小岗精神”摇身一变成了“小岗梦”,“小岗梦”其实就是“多拿少干占便宜”,这样的“小岗梦”有何稀罕?这样的梦又有何推广价值?无非几千年来的小农意识的体现而已。在信息时代推行小农意识,真是no zuo no die。

  小岗骨子里面是一个乞丐村(百度百科里面有他们自己的介绍,家家行乞),当年他们乞讨美其名曰“逃荒”,现在时代进步了,他们不用再亲自出门去要钱了,自然有发达地区的企事业单位过来“赞助”或者“护持”,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不劳而获,小岗精神本质就是乞丐精神。想起周星驰的一部电影,名字叫《武状元苏乞儿》,电影结尾是苏乞儿捧着皇帝御赐的金饭碗,碗上刻着“奉旨乞食”几个字,如今的小岗村其实也是在奉旨乞讨。小岗村岂止是天下第一村,简直就是天下第一丐,能将乞讨事业做成这个样子,不愧为天下第一。不过——

    “陛下,你这样做臣妾很尴尬啊!”

  虽然喜欢小岗,但小岗还不是老僧的最爱,老僧的最爱是“温宝宝”,自从他跳绳、讲课之后,就很难再见他的身影,只是偶尔通过信件、日记刷刷存在感,这让老僧很怅然,没有了瘟神,我该怎样才能愉快的玩耍啊?所以,还是台湾人民理解老僧,在台湾给他老人家塑了一尊“台湾英雄”的雕像。唉,这个尤物,怎么就这么讨人喜爱呢?大法弟子喜欢他,所以谁去都被控告的地方他去了就“欢迎温家宝”;美国人民喜欢他,所以他成了“美国工人之友”;现在台独中心的台湾人民也喜欢他,将他塑造成“台湾英雄”,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萌啊,一切反 华 反 共的人都喜欢你,你还真是吴建民口中的“外交”天才啊,“交外”的能力无与伦比。温公公,老僧不得不对你竖大拇指,注意是大拇指不是中指——

 你还真是个风华绝代的尤物啊!老僧就为你破戒吧。



评论

大眼看法 发表于 2016-4-30 08:13 |只看该作者
    近日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全国支农改革座谈会,   加强城乡统筹(支助),促进小岗基础稳固、 为政开者贴金,真好

中华明天 发表于 2016-4-30 20: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瘟神的形象海外烧香!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19: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6-6-3 19:43 编辑

顽石:沉重的旅行---走进大寨
丹东_1952发表于 1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http://xhoo1starisfo.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63



                                   沉重的旅行——走进大寨
                                            作者:顽石

  离开大寨好几天了,我还不曾为它写点什么,不为别的,只因心情一直很沉重。既然去了,总要写点见闻感受才对得起这趟旅程,就像是欠了债,终归是要还的。今天有空,就来偿还这笔债务吧。

  28日早上,我们驱车3个小时,一路奔驰,一路向往,当看到镌刻在山崖上的巨大的毛主席题词“农业学大寨”的标志的时候,终于确切地相信:渴慕已久的曾经的中国第一村——大寨,我们来了!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坚硬的石板路,首先登上了那座驰名中外的虎头山。不见了昔日的荒山秃岭,不见了曾经的怪石嶙峋,满眼绿树葱茏,扑鼻果木馨香。朝山下放眼望去,林木掩映的村庄尽收眼底,传说中的七沟八梁全都披上了绿色的新装。我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耳畔回想起那首动人的歌谣:“我站在虎头山上,迎着朝阳放声歌唱。歌唱救星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我们一行来到农民副总理陈永贵墓地,虔诚地三鞠躬后,听导游介绍他们口中的“陈书记”的感人事迹。从导游以及我们接触的其他人都能感觉到,大寨人对陈书记有着特殊的情感:既为有这样一位带领大寨人战天斗地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好书记而无比自豪,也为他们的陈书记后来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深感不平。

  下山后,我们走进了大寨展览馆。那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无不在向我们讲述那段“劈山治水绘新图”的辉煌创业史,无不在叙说一部新中国乡村巨变的传奇,无不昭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生命力。“集体是社员的靠山,社员是集体的主人。”“打铁先得本身硬,革命先革自己的命。”“成绩不说没不了,问题不提不得了。”“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后一代。”……在陈列室看到这一句句出自陈永贵的富于哲理的箴言,我不仅感慨万千,也被深深震撼。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人民公仆的纯真本色、先知先觉的大智大慧都在这些朴素的话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那些撤掉陈永贵职务、嘲笑陈永贵没文化的人,和陈永贵比起来显得多么的渺小和肤浅!

  最后我们来到中外领导居住过的原大寨招待所,着重参观了“江青居室”。这个居室,保留了江青到大寨居住时的原貌,墙上挂有江青在大寨参加劳动的照片以及和女儿李讷的合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门就能看到有关江青的介绍,这个介绍的前一部分说的是江青两次到大寨的经历,其中有这样的话语:“江青对大寨人特别热情,给大寨人送自己的照片,经常请大寨的干部群众看她不准公开上映的电影。”“她不仅参加劳动,还和大寨的农民同吃饭。”“江青特别喜欢照相,待人也随和……她对记者和工作人员非常热情,时常邀请他们看电影,还请他们一起吃饭。”“她第一次到大寨来,穿的衣服很朴素……据工作人员回忆,她们看到江青穿的袜子是打着补丁的。”这个介绍的后半部分则是对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污蔑江青的谣言的澄清。比如说,有人造谣江青听到毛主席病重的消息高兴得要死。据当事人陈永贵回忆,1976年9月5日(江青正在大寨),江青接到中央发来的毛主席病重的绝密电报,手都发抖,但她看到工作人员后立即镇定了下来,在等返回北京的火车的时候,她招呼工作人员打牌,而自己老是出错牌,表情非常凝重。大寨人没有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而泯灭了基本的良知,我应该要向他们表达我的敬意!

  如果没有“听到毛主席病重的消息高兴得要死”的“罪证”,那“四人帮”“十大罪状”之一的“迫害伟大领袖毛主席”又怎么能够成立?又一次见识了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983年,大寨和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一样,实施分田到户,集体经济解体,大寨这面农业战线上的红旗就此倒下。由于曾经的奋斗精神被否定,辉煌成绩被抹杀,也由于他们爱戴的老书记陈永贵从副总理的职位降到了底层,大寨人因此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难以言说的悲愤,时至今日,大寨人依然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愤懑。有大寨人对我们说:“陈书记永远是我们的好书记,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大寨人的今天,邓**没有给大寨人带来任何好处!”

  我们在大寨仅仅停留几个小时,不过是浮光掠影,看得还很不够,调查了解得更不仔细,但仅仅是这一瞥,我们就已经粗略的感知了它的前世今生——它的辉煌,它的沉沦,它和共和国相同的脉动。

                                              2016.06.02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7: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6-9-8 12:43 编辑

【转者按:文章最后段“大力宣传华西、南街、周庄等坚持集体经济”——
    1.国家是私有制资本主义经济,其局部地区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经济。
    2.所谓富裕地区是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吸纳剥削了其他外地区的资源财富,并不是本地区的人有什么非凡本事创造生产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例如香港、澳门(赌城)特区,深圳特区,珠三角、长三角...南街村、华西村、周家庄...
    3.走集体经营道路的南街村、华西村、周家庄等富裕起来的地区,只能说明农村走集体经营道路比走个体经营道路优越。
    4.社会主义社会必定是:(1)生产资料公有制,即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全民性质的资源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统一计划安排)。(2)逐步消灭压迫剥削,限制资产阶级法权。(3)按劳分配。(4)普及共产主义道德文化。(5)...对比南街村(1)(2)(3)都无法做到,(4)正在做。】


包产到户好?三十余年后的现实告诉你是错的!

无产者 发表于 2016-9-4 10:58 |只看该作者 |
http://www.hqhl309.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1500


               包产到户好?三十余年后的现实告诉你是错的!
                          方忠敬 · 2016-09-04 · 来源: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编者按:昨日,人民食物主权论坛发表了山西代县党校的何平针对土地确权政策以及农村当下土地问题给农业部长韩长赋的一封信。今天,我们继续推出另一篇来自湖南省双峰县的一线基层干部方忠敬对于包产到户三十余年后的农村现状的反思。

  在此篇文章中,结合自身经验,作者指出解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对农村以及农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譬如,农业生产力整体上明显下降、农村相对贫困普遍增加等现象都与解散集体经济组织有分不开的关系。

  作者认为,当前纠正错误以及降低危害的唯一办法应是重新探索集体化道路。这条道路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村问题,正确认识和重新评价集体化及大寨精神,改变不当的宣传导向,纠正不当的改革路径,组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正文

  我国的农村体制改革是从废除所谓“左的指导思想”的产物——人民公社体制——开始的。30多年的实践证明,包产到户在特定的历史时段、特定的地区、特定的人群中,有其权宜性或者说合理性,在有限的范围内具有积极作用。但综合全局来看,全面废除人民公社体制,解散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危害严重。现在,就家庭联产承包、解散集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告诉大家,希望大家对农村的这个包产到户的弊端有个详细的了解:

    一、农业生产力整体上明显下降

  包产到户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这是一些人的结论。然而,这个结论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笔者不否认,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包产到户后一些人主要是而且也只能是劳动力多、劳动力强的家庭,在自发动力之下通过多劳作而实现了有限增产。但农业生产力是多种要素的结合,这点积极性与其它生产力要素的损失比较起来,无异于杯水车薪。30年的包产到户,使农村生产力要素在以下几个方面明显受损。

    1、水利设施损毁严重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设施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劳动资料,它在保证干旱和水涝时期农作物稳产和平时的高产方面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水利设施建设非集体大协作莫属,一家一户根本无能为力,因此,30多年的包产到户,不但使本来就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还需要扩展和加强的水利设施建设停滞,而且使已有的水利设施逐步损毁。按照官方公布的数字,全国近年来已投资或计划投资除险加固的小型病险水库一项就达到近5万座。世界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已经面目全非。2010年西南地区遭遇大旱,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无收,原因就是水利设施严重损毁。水利设施损毁严重,不但使干旱、水涝时期的农业生产能力大大降低,而且正常年份的生产能力也要受到明显影响。

    2、土地肥力不断下降

  土地同样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劳动资料。在集体化时期特别是学大寨时期,很多贫瘠地、坡耕地、盐碱地得到了改造,形成了一大批稳产、高产田。包产到户后,农田基本建设完全停滞,按照江西省樟树市芗溪村村民胡细珍说法:“用的还是大跃进的水,种的还是学大寨的田。”就全国范围而言,在18.26亿亩耕地中,坡耕地仍有3.6亿亩。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57.7%,怒江流域占到68.4%。农田基本建设完全停滞,明显阻止了农业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但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包产到户后,一些种粮大户存在短期行为,过度使用土地而又舍不得基本建设投入;普通农户由于资金、能力、种植习惯以及短期收益等原因,“有些人甚至宁肯放任水土流失,也不支持各级部门关于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这无疑成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在已有的水平上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如东北的有识之士,已经发出了救救黑土地的呼声。土地肥力的下降,就意味著农业整体生产能力的下降。大量使用化肥,只能救短期,不能救长期。

    3、农业生产完全丧失管理协调

  现代政治经济学已将管理归结为生产力要素。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在集体化时期,即使管理水平不高的生产队,至少也能做到两点。一是合理搭配劳动力,使不同生产能力的人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上能够有效发挥,形成整体合力,总体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二是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如今年种小麦的地,明年一般要改种蚕豆。因为蚕豆的根瘤菌能改善土壤,肥沃土地,使土地得以休息养生。包产到户后,农业生产的管理协调完全丧失,处于自由放任状态。在劳动力搭配上,由于一般家庭无法适应生产分工,壮劳力就不得不去干剪红薯苗这一类轻活,半劳力就不得不去干体力重活;有专长的人得不到发挥,无专长的人要去干不熟悉的农活。前者是有劲使不上,后者是那点劲不够使,形不成整体合力,总体生产效率肯定降低。在土地资源使用上,由于一家一户分得的土地有限,以及个人偏好等原因,土地资源无法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土地越来越贫瘠,如果没有化肥的大量使用,产量早就明显下降了。

    4、农业机械化进程严重受阻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靠科技,而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但现阶段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却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因为一家一户的土地面积较小而且较为分散,地宽者十几米,地窄者两三米,机械化操作十分困难,不得不恢复劳动强度大的人工田间劳作,重蹈了几千年的覆辙。手工田间劳作效率和强度之大与机械化操作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农业生产技术是倒退还是进步不言而喻。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包产到户后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群中形成的那一点自发动力是多么微不足道。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这说明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停滞一项,就对农业生产力形成了重大影响,其造成的损失无疑远远超过了包产到户带来的那一点薄利。资改派精英鼓吹包产到户,一贯是别有用心。我们钟情于包产到户,除了对农业生产的不了解外,恐怕与眼光短浅有很大关系。

    二、农村集体经济荡然无存1、农村集体经济名存实亡

  改革献策者们将包产到户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其理由是:家庭承包土地的所有权仍属集体,农民只有使用权并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但这些书斋学者们忽略了这样一种实际情况,联产承包既没有联产分配,也没有上缴集体积累、没有承包关系的家庭单干,集体所有权真正被严重虚置了。在个人利益至上的情况下,往往是先满足自己的,不考虑集体的,被迫按规定交国家的。根本做不到“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是自己的”。至于承担义务想都不要想,整个农村集体经济纯属一个空壳。

    2、乡镇企业衰落夭折

  农村集体经济体制被彻底否定后,乡镇(社队)企业除极少数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企业转手个人承包后得以发展下来外,大部分农村社队企业都逐渐衰落夭折了。社队企业的衰落,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哀。它不但严重损毁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加剧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局面,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方面,社队企业消失加大了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必然会在农村造成很多相对贫困甚至是绝对贫困。包产到户后,农民主要得益于农产品的大幅、持续提价,但农产品提价毕竟是有限的,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都将成倍增加,“三农问题”严重恶化,包产到户的神话将会被击得粉碎。

  另一方面,社队企业消失又为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分享中国人口红利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严重摧残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包产到户后,除了像南街、华西等8000-10000个坚持集体经济地方,由于社队企业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不但没有人外出打工,而且帮助其他农村地区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外,大部分的中国农村都要面临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所以,尽管外资和私营企业给出工资特别低,工作环境特别差,劳动强度特别大,还是有2亿多农民兄弟姐妹蜂拥前往,遭受严重的剥削,而2亿多农民工创造的红利落入外资和私营企业腰包后,尽管GDP在持续增长,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已被严重削弱,农民的福利没有相应保障,总体收入相对下降,不但使城乡差距在持续拉大,而且极大地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形成了发展瓶颈。

    3、集体事业全面衰落

  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民凭借强大的人民公社集体资金资本的快速原始积累,村办小学,村办养老院,村大队部,村卫生室,村机械队等公益事业,公共生产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庄功能逐步齐全,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开始有了东方红大拖拉机,农村开始走向高效率的机械化农业,这时,农民也有了农户单独经营土地的物质基础,为分田单干创造了个体劳动工具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生产的资源条件,由于人们自私自由主义思想的鼓动,对物质直接占有欲望的萌生,使本来刚刚复苏的中国农村大农经济,随着小岗村人的一面改革大旗的树立,中国农村一下倒退到中国农村几千年来一直按于“本分”的小农经济,中国农村重新陷入中国历史上无法克服的小农困境,于是现在出现了在目前体制下无法解决的三农问题。从而加速了城乡的收入差别,加大了城乡人们的贫富悬殊。自从人民公社解体后,农村很难哪怕办成一项公益事业,很多人民公社时期公共发展基础设施资源,被逐步损毁,而无人问津。南方靠集体力量修葺的公共水渠,被人为破坏,因此,由双季稻改为单季稻,白白耽误一季收成,北方的排水沟,抽水渠被人为私有霸占,也由高效的大功率抽水机,换成能耗大的小潜水泵,当然,由于农户地块的零散分配,很多高效率的大机械,被迫改成低效率的小机械,这标志着生产力的倒退。

  所以说:人民公社的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断送了农村发展高效产业的能力,拉大了城乡差别,加剧了城乡人们的贫富悬殊,使农村只能发展低效益的农业产业,并使农业生产关系和新生的高科技机械化的生产力需求产生严重的矛盾,使生产力被迫倒退,生产效率被迫降低,因此出现了现在农民收不抵支,纷纷弃耕经商,弃耕进城打工,从而出现了大片大片土地撂荒现象。

    三、农村相对贫困普遍增加,绝对贫困大量存在

  在官方公布的数据中,2010年农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这说明起码在12年中,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相对贫困一直在增加。而问题还在于,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太大,农村居民增幅高几个百分点作用甚微。以2010年为例,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前者是后者的3.2倍。假设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加10%,增量为592元,城镇居民收入增加6%,增量为1146元。2011年城镇居民的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1倍,差距只缩小了0.1倍,起不了多少作用。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的条件下,个体农民靠种地已经很难形成利润,副业收入同样比较微薄,外出打工创造的价值的大头又进了私营老板和外资的腰包,因此,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农村相对贫困的趋势。

  除了相对贫困以外,包产到户后农村存在大量绝对贫困人口。按照官方公布的数字,到2007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只有1千多万。这是按照人均年收入785元人民币确定的。按照这个标准,每人每天只有2.15元,显然太低。按照世界银行的评估,以每人每天1.25美元为贫困线标准,2008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仍有2亿多,其中90%在农村。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我们以相关的调查为准。2009年6月初,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局级干部进修班一行50余人,赴湖南湘西万召村进行了考察。“该村有5个自然寨,共343户1573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仅1020元…因生活贫困,该村约50%的人常年在外务工谋生。”“我们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像万召这样的贫困村在湖南就有7000多个,万召村还不是最贫穷的。”这个资料透露了3个信息:一是2008年万召村人均纯收入仅1020元,低于国家新颁布的贫困标准1196元,更不要说世行的标准;二是万召村还不是最贫穷的;三是像万召这样的贫困村在湖南就有7000多个,意味着仅湖南省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按照中国的标准就有1千多万。这与官方公布的2007年整个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只有1千多万悬殊太大。

  包产到户后,官方只看到了部分地区和人群中劳动力多、劳动力强的家庭实现了有限增产,看不到劳动力少、劳动力弱的家庭可能减产,更看不到他们的困境。在网站上,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只有几岁的孩童背着比他们高得多的草禾在吃力地行走。这类家庭就是典型的劳动力少、劳动力弱的家庭。尽管还应该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孩子都派上了劳动用场,但这类家庭往往还是每况愈下,十分贫穷。我们仍以湘西万召村为例。该村袁大五全家7口人,3个弟弟2个是残疾人,只有最小弟弟成家育有2个女儿。劳作一年下来没什么钱,用钱靠卖猪或柴火,生活相当拮据。全家仅有住房2间,可谓家徒四壁,且多处透风漏雨。小弟一家住着1间,其余3兄弟挤在1间。

  这种家庭在农村相当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农村孩子早早辍学,为什么不少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有的干脆撕毁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的原因。

  家庭劳动力弱,种地仅够勉强糊口,再加上集体事业衰落后,外出打工只能得到微薄的小头,两种情况叠加,短期内同样无法改变农村存在大量绝对贫困人口的局面。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丧失作用,政权面临挑战

  首先,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重要基础。包产到户后,集体经济名存实亡,大家各顾各,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是“失去了统的基础”,二是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能力,因此农村普遍存在“依靠党组织还不如依靠暴发户”的现象。以前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已成为遥远的过去。农村基层党组织已经不再具有号召力和感召力。“无论是对上完成任务,还是对下解决问题,往往因集体经济困难而束手无策,直至问题成堆,无法着手工作。”

  其次,在金钱至上的大氛围下,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都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人民公社时期群众把思想进步、政治荣誉看得很重,开会学习很积极。而如今的农村党员都很少开会,难于开会。长期不交党费是十分平常的事。大家的心都在钱上,而不在政治荣誉上。党组织的作用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自然消失。

  其三,爆发势力严重干预基层政权,政府公信度不断下降。在家庭经营条件下,国家每年拨给农村的扶贫款、项目款、银行和信用社发放到农村的贷款大都集中扶持了少数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造就了一批暴发户。随着…个体及私营暴发势力越来越大,他们甚至垄断了当地的地矿资源及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黄金地段,并且随意买卖,暴利横生。当个体及私营暴发势力拥有的财力超过了一个基层政权拥有的财力,势必危及基层政权,乡村一级就不必说了,就连很多县一级政权已受到这些暴发势力的严重干预。有些暴发户干预甚至插手政策制定;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人大、政协,甚至买官;干预执纪执法;等等。爆发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渗透、支配基层政权,必然导致政府的天枰倾向富人,使“政府的公信度不断下降,干群矛盾不断升级恶化,突发事件有增无减,小到几十人的群体上访不断,大到成千上万的群众围攻县政府已不为罕见。面对这种情况,农村基层党组织恐怕已经无可奈何。

  农村爆发势力干扰插手农村基层政权,还只是一个现状。从发展的趋势看,这些爆发势力必然成为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坚力量。“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中国要发生改旗易帜,也逃不出这个历史铁律。就像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的发展,氏族内部分成了很多集团,“其中每个集团都有好多新的共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在氏族、胞族内是没有存在的余地的,因而就需要创设新的公职(打破氏族制度,笔者注)来处理这种利益”一样,改革开放后随着公有经济的全面衰落,包括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很多新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的利益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的,要求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这些利益集团的共同政治追求。笔者不否认帝国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民众灌输资本主义价值观,策动颜色革命的作用,但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国内不少人特别是党内不少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存在打破现存所有制的主观动机和追求,帝国主义的颜色革命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我们党现在的执政权利和社会主义制度所面临的挑战,与原始共产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具有同样的性质。所不同的是,原始共产主义所面临的挑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一些资改派精英利用我们认识判断上的失误,处心积虑地设计的改革政策的结果。

    五、思想道德全面滑坡倒退

  在农村集体经济时期,由人民尤其是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物质财富实行按劳分配,不存在贫富悬殊,不存在富人和穷人。经常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先进典型事例宣传,在那个时代,没有吸毒贩毒,没有赌博,没有黑社会,没有土匪恶霸,没有杀人越货,没有卖淫嫖娼,没有三妻四妾、**三奶。整个社会表现出来的优良的社会风气、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史上十分罕见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鱼水情深;党政各级干部普遍都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也偶有贪污盗窃、堕落腐化现象发生,但都能够及时制止,不会蔓延扩散;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处处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风尚,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风气,集体主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公而忘私的精神均蔚然成风,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包产到户后,社会主义教育被当作左的东西否定了,宣传的是小岗村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农村党组织不起作用了;追求金钱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唯一价值取向。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思想道德必然全面滑坡,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偷盗现象十分严重。集体化时期的农村,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偷小摸现象极少。农民思想道德全面滑坡后,大规模偷盗时常发生。有的暗中成立偷盗团伙,偷农村的猪牛羊,偷国家的通信设施、电力设备,盗伐集体树木;靠近铁路的偷货运列车,靠近石油的偷石油,靠近煤炭的偷煤炭,等等。

  二是抢劫、强霸已不鲜见。村匪路霸曾是社会治安打击的重点,如今仍然在危害农村社会。有的在农村欺行霸市;有的拦截汽车进行抢劫;有的设置路障,强行讨要过路费,甚至发展成为整个村的集体行为。

  三是赌博成风。农村赌博随处可见,因赌博弄得家庭不和、夫妻反目的事情经常发生。

  四是不孝敬老人现象大量存在。在小岗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精神影响下,不少农民自私自利甚至极端个人主义膨胀,最典型的莫过于为了自己过得舒适,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顾了。这种现象农村有目共睹,无须赘述。

  五是集体化时期农村青年普遍存在的上进心已荡然无存。现在的农村青年普遍不问政治,热心于贪图享受,醉心于赚钱包括用不正当手段赚钱。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新中国农村建设发展60多年的历史证明,前30年逐渐发展起来的集体化,虽然也存在不足,也走过弯路,体制还需要改革调整,与集体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完善。但是,毛主席倡导的农村集体化的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缩小了农业现代化差距,保证了粮食的大幅增产和粮食安全,而且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成绩是巨大的。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少数农村和生产环境特殊的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有其权宜性,但总体上推倒农村集体经济明显是错误的。它既在整体上削弱了农业生产力,又给农业和农村带来了不少严重问题,还使我们丧失了在农村推进集体化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即使在少数不适应集体化和生产环境特殊的农村,包产到户所蕴藏的那点潜力早已释放干净,要走出新的困境,都需要面临如何重新集体化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突破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村问题,正确认识和重新评价集体化及大寨精神,改变不当的宣传导向,纠正不当的改革路径,取消不合时宜的改革办法,大力宣传华西、南街、周庄等坚持集体经济、实现高速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经验和做法,使其成为农村社会的主流取向,组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生活。




最新评论

左与右 发表于 2016-9-4 12:41 |只看该作者
    很显然:没有共同的经济,怎么会有共同的思想!包产到户是地地道道的倒退!

zzzwhxd 发表于 2016-9-4 15:22 |只看该作者
    全面废除人民公社体制,解散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危害严重。包产到户是倒退是犯罪!

黎明 发表于 2016-9-4 20:54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中写到的一些问题本人几年前也提及过,但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全面,非常具体,非常精细,是一篇好文章。需要继续挖掘,还会有更多问题被挖掘出来。比如说村与村,户与户,农民相互之间刮地皮挖墙脚,为争水争地打得不可开交等等,世间炎凉,人情淡漠,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22: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6-12-12 22:50 编辑

董以山:“特色”当局挥金如土也难把小岗村打造成致富典型
时间:2016-12-12 10:18:28
http://www.zg-sddhw.com/List.asp?ID=10200

  核心提示:“特色”当局挥金如土也难把小岗村打造成致富典型作者:董以山来源:民族复兴网  关于小岗村,我说的也不少了,今天只想通过晒一晒一些人在小岗村挥金如土地上项目的一些钱数,进一步再说上几句。  下面是我在网...


               “特色”当局挥金如土也难把小岗村打造成致富典型
                                        作者:董以山 来源:民族复兴网

  关于小岗村,我说的也不少了,今天只想通过晒一晒一些人在小岗村挥金如土地上项目的一些钱数,进一步再说上几句。

  下面是我在网上查到的一些数字:

  小岗村大戏台投资估算价约120万元,

  凤阳小岗村村委前广场景观绿化工程投资估算价约200万元。

  凤阳县小岗村牌楼工程总投资约230万元。

  小岗村友谊大道二期房屋改造工程总投资约 500 万元。

  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布展深化设计与施工项目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对大包干纪念馆新馆进行装修装饰和展览展示,纪念馆面积约 4900 平方米 ,预算金额 约2500万元。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展览馆面积约 1700 平方米,预算金额约 800 万元。

  凤阳小岗村牌楼景观绿化工程总投资约 190 万元。

  凤阳县小岗村污水处理厂道路及道路绿化、过滤车间、污泥池工程 金额:壹佰伍拾玖万捌仟捌佰陆拾伍元柒角柒分(¥1598865.77元)

  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贵宾接待室室内装饰工程总投资约60万元。

  安徽凤阳小岗村石马社区景观绿化工程投资估算价 600 万

  凤阳小岗村村庄清洁工程,总投资约 320 万元。

  凤阳县小岗村创新大道改造、沈浩纪念馆道路工程300万元。

  沈浩纪念馆道路投资约55万元。

  凤阳县小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4771.2987万元。

  小岗村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投资约为800万元人民币

  小岗村友谊大道二期房屋改造工程总投资约 500 万元。

  小岗村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道路工程投资概算约260万元。

  凤阳县小岗客运站工程 总投资约人民币400万元

  以上这些内容,全来自关于向小岗村输血的招投标文书。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找不到造价的项目。如:

  小岗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2亩,门面商业用房48套,砖混摊位400个,钢结构大棚可防雨季。其投资怕至少也需上百万。

  小岗大酒店 〔见下图〕 建这样一个酒店没几百万怕是不行。[转载]挥金如土也难把小岗村打造成致富典型! 
 
                          

 大包干纪念馆、沈浩纪念馆的土建工程怕也不是论百万可以建起来的。还有小岗村敬老院、幼儿园、学校、公安派出所、专业消防队等等,那一项少也需几十万才能搞起来。

  总之,上级在小岗投入的资金数量巨大,全来源于“财政资金”。所涉项目繁多,从展馆、牌坊、道路、下水工程、公私房屋、绿化、土地直到厕所,包揽一切。

  他们这样挥金如土、几近疯狂地向小岗村输血,绝不是为了原先那18户带头搞“大包干”的农民,也不是为了小岗村现有的不足4000村民,而是为了证明他们的政治正确,证明“大包干”可以使农民致富。但2016年4月8日到9日我在小岗村看到的却是破败不堪的农贸市场,闲置无用的小岗客运站,
  
                        

                        

                        

  游人稀少的游客中心和纪念馆,友谊大道两边有场无市的诸多商铺和酒店,4月8日晚仅我一人入住的小岗大酒店……我看到的虽然仅是外观和皮毛,但也完全可以证明“包产到户”只是落后地区农民解决温饱的一个权宜之计,绝不是中国农民致富的光明大道。

  呼吁全社会关心这件事!呼吁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早制止一些人绑架小岗村,在小岗村像1958年刮“五风”似地胡来。为一个不能实现的小目标毁了党,毁了我们的大目标。

  中国的三农问题出路在哪里?华西村、南街村、大寨村和周家庄公社己经用事实作出了回答。特别是南街村在上层和无良媒体百般压制下仍坚持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道路,探索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经验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他们的“坚持外圆闯商海,严守内方治南街”的思想,应该引起高层和理论界的重视,我以为其中包含的哲理就是解决中国当今社会“经济上去了,风气下来了”问题的有力武器。




相关评论

1 楼:112.91.189.*来自:112.91.189.*发表于 2016-12-12 10:52:46
    脱化变质黑暗,腐敗堕落!

2 楼:叶方青 来自:113.89.89.*发表于 2016-12-12 11:01:41
    如果小岗真的是楷模,是榜样,那么就应该有以下两点的事实:一是小岗家家富裕了,人人干劲和信心更大了;二是小岗面貌每一点的改善都完全是自身奋斗的结果。但现实的情况是,以上两点都不存在,小岗人没有富起来,小岗人的干劲和信心越来越低,小岗的变化完全靠政府包办,所以,小岗不是典型,而是耻辱

3 楼:42.80.230.*来自:42.80.230.*发表于 2016-12-12 11:20:36
    坚决支持此文观点,在农村,“特色”走“小岗分田单干”的资本主义道路;走私有化的路,死路一条!只有走“大寨、南街村”的社会主义大道;集体、或公有制的路,才是金光大道!

5 楼:171.14.250.*来自:171.14.250.*发表于 2016-12-12 11:47:19
    小岗村扶不起的刘禅。要改天换地,自力更生,积极进取就要学大寨。要复辟倒退,懒散等要,财政输血学小岗。全国都学小岗村靠国家财产支撑,不是要塌天吗?所以小岗人虽懒,可是有不着调儿的特色儿孙们当爷当祖宗供着、捧着,不劳而大获,如此妖邦去小岗一一一胡来。苦了多少纳税人,真是祸国殃民,恶冠满盈。

6 楼:112.91.189.*来自:112.91.189.*发表于 2016-12-12 11:57:33
    dxp大旗不倒天理难容!。老天爷怎么不惩罚这些王八蛋继任者,几十年来没干什么好事,腐败越来越严重,社会越来越堕落,根本不管不顾老劳动人民的死活,把一个好端端的公有制社会主义中国改变为特色私有制中国!让少数人和贪官污吏富有,人民群众被迫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在外讨生计来养家糊口,大伙说说这合理吗?邓**路线不该死吗?不该绝吗!习近平上台不该改变错误的路线旗帜吗!?现在不改还待何时?再有5年就下去了,中国还有希望吗?!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一旦有个战争我们没有足够的储备粮食不等死吗!!!妈妈的,傻得离谱,这帮畜生!。

7 楼:123.165.229.*来自:123.165.229.*发表于 2016-12-12 12:08:07
    即使这样,当政者就是不醒悟。还在那里开会,宣传18个血手印。却对南街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高层集团无一人无一句肯定南街村的。这不发人深思吗?不是感情问题吗?不是立场问题吗?口口声声说想人民所想做人民所需,在小岗村和南街村之间,人民的取舍难道上层不知道吗?高层集团态度如此分明,不是清楚诠释了习核心那个梦的货色吗?这还有疑问吗?资本家捧他,权贵捧他,“精英”分子捧他,很正常。这些人加在一起也毕竟少数。多数人为何还不觉悟?还信他的梦?

8 楼:124.67.20.*来自:124.67.20.*发表于 2016-12-12 12:58:56
    有人说‘小岗村的梦是中国农民的梦’。

9 楼:183.204.39.*来自:183.204.39.*发表于 2016-12-12 16:06:38
    邓氏特色及其徒子徒孙已到了疯狂的地步,不要脸的地步。

10 楼:111.227.5.*来自:111.227.5.*发表于 2016-12-12 17:58:34
    走私有化道路,死路一条。

11 楼:171.13.76.*来自:171.13.76.*发表于 2016-12-12 20:27:50
    xxx的满口谎言、阴阳两面、言行不一、反动无耻,活脱脱就是邓混蛋借尸还魂。真乃庆父不死,国无宁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4-29 22:24 , Processed in 0.04885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