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帖由 红酒红 于 2008-6-15 19:07 发表 回楼上,也不完全是这样 1 个体掌握的知识差别,比如对典故认知 2 根于个体综合认知的理解力(分析、概括能力、想象力或说联想能力等)不同。比如对诗歌写作最常用的比附手法中本体和喻体的理解、形象通感认知、形 ...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红酒红 于 2008-6-12 13:03 发表 真主,诗的语言如果不遵循最基本的逻辑,怎么来表情达意? 你看北岛,舒婷,顾城,梁小斌。。。。。。那些被认定为朦胧诗代表诗人的诗作,你大概就不会把朦胧诗理解成懵胧诗
原帖由 人在他乡 于 2008-6-16 09:41 发表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读懂每首诗,也不可能每首诗都被所有人读懂。人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东西都通晓,这很正常!但能用心去读,给作者提出建议与评论,这对于作者本身肯定是个进步!
原帖由 dali 于 2008-6-16 09:47 发表 偶 随便看一眼,大概意思就懂了,唉! 昨天大概了解下,现代诗评论派不是那么好当的!各位珍重啊!
原帖由 xinhui 于 2008-6-16 07:34 发表 呵呵,梨花体.诗歌,特别是现代诗如果不是作者最亲密的朋友,有时候真的是很难读懂.很多时候只有作者知道他在表述什么.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不敢对现代诗作太多的评论
原帖由 红酒红 于 2008-6-12 12:39 发表 “就在那0.01秒的瞬间”, 如何计算?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5-5-10 13:37 , Processed in 0.03748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