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登录
和平社区 返回首页

东山三的个人空间 https://hyhp.net/?2210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已有 258 次阅读2013-3-10 14:47 |个人分类:98年和平县志文字版| 和平, 秦始皇, 江西省, 广州市

第一章 位置面积

和平位于本省东北部,北纬24度05分至24度42分,东经114度41分至115度 16分之间。东起长塘镇阳坑村苗竹坪,西迄浰源镇李曲村风吹蝴蝶嶂,横距53.5公 里,南至东水镇莫丰村三县墩曾坑坳,北达下车镇和丰村李屋,纵距61公里,周长 278.9公里。全县总面积2 310平方公里。

县城南毗东源相距112公里,北邻江西省定南、龙南分别约距58公里、96公里, 东接龙川相距133公里,西连连平相距90公里,南与河源市、广州市相距分别为112 公里、318公里。

第二章 建置沿革

和平,春秋战国为百粤之地。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起至南朝齐代,为 龙川属地。梁、陈时代改属雷乡县。隋开皇十一年(591)至唐初改属兴宁县。唐中宗 嗣圣(684)至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复归雷乡县。宋太祖开宝四年〔971〉雷乡改 称龙川,和平属龙川县,至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龙川改称雷江县,和平属之。宋 高宗绍兴三年(1133)废雷江复龙川,自后直到明正德十三年(1518)建县时止,和平 都属龙川县管辖。

从建县至清末,和平一直隶属于广东布政司惠州府,治所未变。民国以来建置略有变迁。

和平县民国以来建置沿革表(插图表,表1-1,P4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明、清区划

明正德十三年(1518〉至清光绪二年(1876),全县分设四图,图以下设置未详。旧志有“九排、八镇、六方”之说,但语焉不明,只好从略。

和平图:黄沙、均坑、汤坊、水口、均池、永丰、永热、大楼、 周镇、车头、浰头等地。

仁义图:彭镇、林镇、马塘、东水、杨峒、粮溪等地。

广三图:古镇、兴隆镇、黎坑、张坑、长塘、黄沙、潭邦等地。

惠化图:〔明崇祯六年(1633)割给连平州〕。属地不详。

忠信图:〔明崇祯六年(1633〉由河源县割入〕大湖、枫木龙、冼村、宋烈、水溪、 油溪麦屋、新屋下、青州等处。

清光绪三年(1866),实行保安局、约制,县城设总局,下设8个分局:大利坝、 贝墩、彭寨、下车、大湖、东水、林寨,余未详。24个分约:古寨、乌泥坑、杨峒、 七乡、岑岗、郎仓、汀陂,余未详。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民国初,沿袭旧制。民国7年(1918〉,全县划为33个保卫团区:城厢、大利坝、 车头、汤湖、黄沙、桃源、上陵、均池、均坑、上永热、前永热、永丰、水口、岑岗、 平地水、下车、石含、油镇、长塘、潭邦、林寨、彭寨、古寨、贝墩、安坳、东水、公 白神、礼士下、青州、悧头、忠信、绣锻、三角。

民国17年〈1928〉县设治安委员会,下分设5个区治安委员会。

第一区:黄沙、均坑、汤坊、水口、均池、永丰、永热、大楼、周镇、车头、上 陵、岑岗。

第二区:下车、长塘、潭邦(下陵)八油竹坝。

第三区:彭寨、林寨、古寨、东水、贝墩。

第四区:浰头。

第五区:青州、忠信、大湖、三角。

民国20年(1931)全县设立11个自治区,81个乡,2个镇〔时保卫团制仍存在, 至民国21年2月始撤)。

第一区:城厢镇、均坑乡、均池乡、永丰乡、水口乡、上热乡、前热乡。

第二区:汤湖乡、周镇乡、黄沙乡、大楼乡、车头乡、岑岗乡。

第三区:久胜乡、石含乡、美田乡、三联乡、潭邦乡。

第四区:永镇乡、永安乡、永宁乡、秀中乡、四维乡、长振乡、赤黄乡。

第五区:苏輋乡、正背乡、河唇乡、石村乡、慎行乡、南涧乡、沸溪乡。

第六区:高山乡、粮溪乡、马塘乡、彭镇乡。

第七区:大坝乡、董源乡、上節卷乡、前節卷乡、坦平乡。

第八区:林镇、下镇乡、兴围乡、上镇乡、石井乡、严村乡、杨峒乡、山前乡、中 洞乡、佛坳乡、芹洞乡、兴昌乡、曲湖乡、礼士乡、凤朝乡、崇山乡、大房乡、澄溪 乡、忠必乡、郑江乡、公白乡、老书乡、丰山乡、老街乡、塘肚乡、沙径乡、东坑乡、 标头乡、龙赤乡。

第九区:青州东南乡、青州西北乡、水唇乡、油溪乡、烟墩乡、大湖乡。

第十区:上猁乡、中悧乡、前悧乡、李田乡。

第十一区:泷溪乡、水西乡、安坳乡。

民国23年(1934)成立冼村乡,属第九区辖。

民国25年(1936〉全县设4个区,1个镇,35个乡。

民国26年(1937)全县设立5个联乡办事处,1个直属镇。城厢镇直属县政府。

第一联乡办事处: 水口、 永丰、 热水、 坑池、 大湖、 青州、 烟墩、 水溪。

第二联乡办事处: 汤湖、 黄沙、 车头、 大正、 浰头。

第三联乡办事处: 含胜、 美联、 潭邦、 优镇、 长塘、 秀中。
第四联乡办事处: 彭镇、 粮溪、 高山、 马塘、 贝墩、 石村、 河唇、 安坳、

第五联乡办事处: 大坝、 坦坪、 董源、 節卷、 啊^泰1、 公白、 礼士。

民国30年(1941〉9月,将36个乡镇改为24个乡镇。详见下表。

民国30年(1941)和平县乡镇一览表(插图表,表1-2,P45)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区划

1949年6月,全县设4区,1镇,20个乡:(插图表,表1-3,P47)

1950年夏,设立大坝区。1951年春,并人附城区。1951年5~6月,设立贝墩区、 和西(热水〉区、东水区。1951年秋撤乡,成立联村办事处。

1952年5月,全县划为128个乡、1个镇。

1952年和平县区、乡(镇)一览表(插图表,表1-4,P47)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8个乡、1个镇:阳明镇、附城乡、大坝乡、岑岗 乡、下车乡、长塘乡、优胜乡、悧源乡、热水乡、青州乡、合水乡、粮溪乡、彭寨乡、 古寨乡、贝墩乡、林寨乡、东水乡、礼士乡、公白乡。

1958年10月,撤销乡镇,成立东山、四联、猁东、浰江、九连等5个人民公社。 阳明镇属东山人民公社。1959年浰江人民公社分为东水、林寨、礼士 3个人民公社; 四联人民公社分为彭寨、贝墩2个人民公社。1960年浰东人民公社分为下车、长塘、 优胜3个人民公社;东山人民公社分为东山(1961年改称附城〉、大坝、合水、城镇、 桃源(1960年冬,更名上陵)5个人民公社。1961年贝墩人民公社分为贝墩、古寨、 安坳3个人民公社;九连人民公社分为热水、青州、浰源3个人民公社;礼士人民公社 分为礼士、公白2个人民公社;东山与城镇合并称附城人民公社。1963年彭寨人民公 社分为彭寨、粮溪2个人民公社;附城人民公社分为附城人民公社、阳明镇。

1983年改为19个区、1个镇,撤销256个大队,设立188个乡,1170个村,19个 居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改乡(镇〉,全县设立10个镇、10个乡、252个管理区、19 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 224个村民委员会。

1987年和平县乡(镇)、管理区、居民委员会一览表(插图表,表1-5,P48)

1994年4月8日,附城、合水、浰源、青州、优胜、安坳、粮溪、古寨、公白、 礼士 10个乡改为镇。

1957年冬,由热水、青州、浰源等区划出58.64平方公里山林设立广东省属国营 黎明林场,1975年开始下放给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3月至今归河源市管辖。

1985年6月,成立河明亮水电站管理处(正局级编制〉,由贝墩、优胜等镇划出林 地113平方公里归该站所辖。

第四章 各镇概况 

阳明镇

阳明镇位于本县中部,面积5.7平方公里。和平河自北向南从中流过,气候温暖, 雨量充足。
镇建制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向为县治所在地。初称城厢镇,1941年易名阳明 镇,1968年改称东风镇,1980年复名阳明镇。现有人口 35 455人,90%是非农人口。 设城东、城西2个管理区和1个居民委员会。

古城墙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民国17年开始全面拆除。今北楼岗 上城墙遗址,依稀可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 大,面貌与日更新。现有街道22条,全部铺上了水泥。县政府、镇政府分别设在解放 路和中山二路。
全镇交通方便。京九铁路和平站离城3公里。汽车可直通广州、惠州、深圳、韶关' 赣州以及县内各镇。开通了3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无线电寻呼等,形成了现代化通讯网络。

1963年县城(阳明镇)全貌(有插图,P50)

镇经济以工商业为主。199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4 382.78万元,萁中64%左右是 工商业总产值。现有工业企业41家,经营铸造、五金机械、造纸、制药、食品、印刷、 毛织、电子、汽车修配、竹木加工等十几个行业。阳明镇是粤赣边界较大的商品集散 地,商贸活跃。香菇、木耳、竹木大宗交易闻名省内外;五香花生,已有200多年历 史,以多种香料浸制火烤而成,香脆可口,远销港澳各地。农业以水稻和蔬菜为主, 1995年粮食播种面积近1 970亩,城东、城西有200亩蔬菜基地。

阳明镇文教卫事业发展较快,现有普通中学2所,中等技术学校3所,小学、幼儿 园各3所,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文化娱乐场所24间,其中影剧院2间、图书馆、 博物馆各1间,录像放映场8个。有县办、镇办医院6间。

文物有建于1933年5月在塔岗下山顶的“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和建于1958 年1月在今先烈路南侧小山的“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附城镇

附城镇在本县城郊,东邻彭寨、优胜、粮溪,西连热水,南依合水,北靠大坝,面 积141.9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群山环抱,中间是河谷平地,境内最高峰 铁心嶂海拔1 077米。气候温暖湿润,生物资源丰富。

附城镇,1957年称附城乡,1960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称区,1987年复称乡, 1994年改称镇。现辖18个管理区。镇政府设在阳明镇中山一路96号。

镇内交通便利,忠定公路穿越全境,京九铁路、和洋、和横公路经过其间。程控电话、无线电寻呼与县内外并网,通讯联络方便。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13 828亩。199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6 743亩。山地 5积12万多亩,除自然生长的松、杉、杂木、毛竹之外,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进行人 工造钵:1968年开始有4个管理区先后办起了林场。镇办企业有五金机械、农机维修、 工程建筑、竹木工艺、小水电、石场、红砖厂等,1993年总产值已超千万元。其中竹 帟一项,为本镇特产,制作精细、席面平滑,经久耐用,年产达5万余张,销往国内外。

文教卫方面,至1995年,有职业中学1所,初中2所,小学18所,在校中学生
1 800人,小学生4 021人。设有文化站、广播站和卫生院。文物史迹有九子岗、大岭 山、三角山遗址,已出土的各种石器、壶、罐、陶片等为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期间文物, 对研究本县古代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镇东15公里,有一奇峰取名“仙女灵石”,海拔830米,云雾缭绕,气势镑礴。登 高远眺,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峰下有古庙、清泉、岩洞,为人们登高望远的好去处。

大坝镇

大坝镇位于和城之北,东邻优胜,西接热水,北界上陵,面积166.3平方公里,为 半丘陵、半山区地带。镇内矿产资源丰富,除正在开采的高岭土以外,还有稀土、萤 石、钾长石、钴、铁、花岗岩等正待开发利用。

大坝古称大利坝。民国时称大坝,归大同、大成两乡管辖。1957年设大坝乡, 1960年改称大坝公社,1987年改为大坝镇。现辖17个管理区、1个居民委员会。镇府 所在地大坝街,离县城8公里。

交通方面,忠定公路纵贯本镇南北。除坪溪、石井、石谷三处之外,其他14个管 区已通汽车。镇内开通了程控电话、无线电寻呼。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17 476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山地16万亩,主要分 布在银溪、龙狮、通天、石谷、石井、坪溪、合水塘等管区。木材、松香、土纸、茶 叶、香菇、木耳成为当地主要经济收人。镇内有工业企业240家、工商业户114户,其 中个体107户。有铁器、造纸、陶瓷、竹木加工、食品等行业。近年“三高”农业发展 较快,镇办猕猴桃场成了县示范场,“大坝鸡”远近闻名,销路很广。

文卫方面,有初级中学3所,小学23所,卫生院1所。文化娱乐场所24处,其中 影剧院1间,文化室20间,录像室3个。

镇内五花嶂,山高林密,风光秀丽,旧称“五花毓秀”,时为和平八景之一。汤湖 温泉,泉清水美,取之不尽,有舒适别致的温泉宾馆和可淋可浴的温泉浴室,是比较理 想的天然浴池。

合水镇

合水镇位于本县南面,南与公白和连平县绣锻交界,北同附城相邻,东接粮溪,西 连青州、热水。面积124.9平方公里,大部是丘陵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温暖 宜人,雨量充足。

新中国成立前,合水为永丰、三民、粮溪、大同乡属地。1952年建立合水乡, 1958年划入东山公社,1960年从中分出称合水公社,1983年称乡,1993年改称镇。辖 14个管理区,1个居民委员会。镇府驻地合水街,离城7公里,忠(信)定(南)公路 纵贯南北,交通非常方便,开通了程控电话与无线电寻呼。

全镇有耕地面积1.09万亩,以种植水稻为主,1995年农业总产达1 605.57万元, 山地面积154 657亩,以种植松、杉为主,林产品比较丰富,香菇年产量5万公斤以上, 因其肉厚鲜嫩、香味独特而远销广州、深圳和港澳地区。油茶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年 产量最高时达3万多公斤。镇内有工商企业210家,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建 材、电力、运输等行业。近年来采用先进工艺生产凉果,有青梨、青梅、话桃、冬瓜条 等30多个品种,品质上乘,远销广州、深圳及江西等地。

1995年有普通初中1所,在校学生904人,小学13所,在校学生3 963人。文化娱 乐场所15个,卫生院1所。

从合水街往南走18公里有一岩洞,形似卧狮,取名狮子岩。深20米,宽10余米, 洞内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洞外树木葱茏,景色迷人,是一游览胜地。

青州镇

青州位于本县西南,东邻合水,北接热水,西、南两面与连平县相连。面积152.6 平方公里。本镇地处九连山腹地,四面高山环抱,地势较高,素有和平“西藏”之称。

镇府驻地青州街,古称青草州、太平街。明朝中期,本镇西南部属河源县辖地,西 北部为本县惠化图辖地,后来惠化和忠信一部分地方划归连平县管辖。民国中期青州一 度由河源、和平、连平三县共管。1949年起划归和平县,称青州乡。1958年与热水、 浰源合称九连公社,1961年分设青州公社,以后改称乡,1994年改为青州镇。辖10个 管理区和1个辱民委员会。街镇开通了程控电话和无线电寻呼。公路方面,有良(排) 青(州)线、青(州)(大)湖线与忠(信)定(南)线相接,还有正在兴建的青州至 九连、热水、浰源各线可与105国道相连。

全镇经济以农为主,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 250.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 070.54 万元,约占工农业总值的91。石。有耕地9 376亩,除种植水稻以外,近年大力发展反季 节蔬菜,产品销往县城和中山、惠州、深圳等地。山地面积14万亩,1958年创办的国 营黎明林场,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规模、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享誉省内 外。镇办工业企业有供电所、竹木工艺厂、茶叶加工厂和五金厂,商业户70户,1995年工商业总值达210万元。

1995年有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665人。小学11所,在校学生2 593人。有影剧 院1间,录像场2个,文化站、老干活动室、电视差转台、综合体育场等,还有卫生院 1所,卫生站10个。

镇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有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东纵三支队奉命北 上九连山,建立青九连根据地。1949年1月在青州成立连和县人民政府。现在保存的 文物古迹,有连和县人民政府旧址和烈士纪念碑。

上陵镇

上陵镇为本县北部边陲。东南面与下车、大坝毗邻,西北与江西省定南老城相连, 方圆138.5平方公里,属五指山下丘陵地带。镇内最高峰紫云嶂海拔1 009米;地势南 高北低,四面溪流汇人江西定南老城,然后折向东南注人东江。森林面积19万亩,气 温较县城略低。

民国20年〔1931)前后,上陵先后属岑岗乡、三联乡,50年代初,先后称岑岗乡 大同乡。1958年称东山公社,1960年改为上陵公社,1987年改称镇。辖19个管理区、 1个居民委员会。居住相对分散,村落之间,每有大山深谷相隔,故自然形成了上陵、 岑岗、桃源、江口四个街场。镇府设在上陵街。

上陵为粤赣交界之地,是京九铁路、忠定公路入粤第一镇,有四级火车站1个。汽 车可通下车、岑岗、江口、江西、河源、惠州、深圳、广州等地。上陵、岑岗均开通了 程控电话与无线电寻呼。

全镇有耕地9 956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山林资源较丰富,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 种植业分别占有1596至30%的比例。有年产10吨以上且享誉省内外和港澳地区的优质 香菇、木耳和年产750吨的东庄纸、松香纸。镇办企业有竹木加工厂等12家,外资企 业1家,其中有7家生产高级竹凉席,年产达2.5万张。

本镇矿藏丰富,有中小型铀、黑耀岩、膨润土、沸石等矿产资源,其中铀矿已于 70年代初开采。

1995年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9所,影剧院1间,录像场2间,村办电视差转台 一座,集体医疗单位4间。

五指山东侧高耸入云酷似羊角的两座巨石,名叫“羊石”,有古老的银杏、宽敞的 石室、深邃的石洞,堪称天然奇观。

下车镇

下车镇位于本县东北部,毗邻江西定南、寻邬和粤省龙川,面积143.1平方公里。 墳内山峦起伏,气候温暖,水力与林业、矿产资源丰富。

明清时代,下车隶属广三图,时称张坑。民国时建下车乡,辖13保。50年代初称下车区(三区〉,辖18个乡,1958年属浰东公社,1960年成立下车公社。1986年起为 镇建制,辖13个管理区、1个居民委员会。镇府驻地下车街,距县城47公里,有省道 和县道相通,开通了程控电话和无线电寻呼。有年供水量4.8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和供 电量80多万千瓦/时的供电所各1个。

经济以农为主。1995年工农总产值4 4213万元,其中950名是农业总产值。全镇有 耕地14 29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历来有“和平粮仓”之称。山地面积105 650亩,香 菇、木耳、油茶、毛竹等林产品相当丰富,是省竹林基地之一。有镇办占地千亩的柑桔 场和占地万亩的竹林场各1个。镇内工业企业共89家,商业户105户,其中个体工商 户约占9596以上,建有商贸市场1个,占地面积2 100平方米。1993年集市贸易总额达 210万元。

文化事业发展较早。1941年创建浰东中学。1995年有中学2所,小学19所,在校 中学生1 220人,小学生2 990人。镇内影剧院、文化站、电视差转台、医院一应俱全。

座落在下车街东面的雪山嶂神庙,已有300多年历史,庙中“神行太保”等雕塑, 保留完好,是县文物保护单位。

长塘镇

长塘镇位于本县东北,东与龙川接壤,南与贝墩相连,西毗优胜,北邻下车,面积 164.5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属山地丘陵区,气候温暖宜人。自然资源丰富。长塘 河自北向南经本镇流入河明亮水库,可建成多级中小型电站,有面积6平方公里的稀土 矿带段,还有藏量在5万立方米以上的优质花岗岩,正待开发利用。

明、清时代,长塘隶属和平县广三图,民国时建长塘乡。新中国成立初,沿用旧 制,划人下车区。1958~1960年,先称浰东、后称长塘公社。1983年改为区,1987年 撤区称长塘镇。现辖16个管理区、1个居民委员会。镇府驻地长塘街,方圆1.5平方 公里,与周边街镇有汽车相通,开通了程控电话与无线电寻呼。

镇经济以农为主。1995年社会总产值3 958.2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 447.39万 元,约占社会总产值的86^。有耕地19 098亩,是本县杂优稻主要基地,盛产“万家 香”优质大米。山地20多万亩,主要种植松、杉、油茶、油桐等。年产优质松木达 2 000立方米以上。全镇工业企业50家,45家是个体户。1995年工商业、建筑业、运 输业三项产值达1 060.9万元。

1995年有完中、初级中学各1所,在校学生1 290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3 219 人,儿童人学率达95%以上;建有镇医疗卫生站2间,村医疗站16个;文化站、影剧 院各1间,录像室2间。

优胜镇

优胜位于本县东北,东邻长塘、贝墩,西接上陵、大坝、附城,南依安坳,北靠下车。面积115.1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优胜河自西向东南流经本镇。四面高山环抱,有林面积12.9万亩; 穿山甲、果狸、雉鸡、金钱龟等珍稀动物以及稀土、珍珠岩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据测 定水能蕴藏量达2 600千瓦,居全县第二位。

明、清时代,优胜属广三图,时称黎坑方。民国初期,据说因很久以前此地盛产过 油竹,一度将它改名油竹坝、油镇,划入三民乡管辖。新中国成立初称优胜乡。1958~ 1960年先与下车、长塘合称悧东公社,后分出优胜公社。1987年复名优胜乡,1994年 改称镇。辖10个管理区、1个居民委员会。镇府驻地优胜街。公路四通八达,县道米 (福)东(水)线横贯全境,北达江西,东至龙川;乡道贝(墩)优(胜)线与和(平) 洋(田)线相连,正在修筑的优胜至和城公路,可直通和平火车站。镇内开通了程控电 话和无线电寻呼。

镇经济以农为主。耕地面积10 377亩,种植水稻为主,199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
2 605.9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 629.99万元,约占社会总产值的80。石。山地面积 20万亩,是县林业镇之一。本镇优质松脂闻名全省,年产量达300多吨,是省定的特 级免检产品。镇办企业有小水电、石灰厂等21家,有占地2 500平方米的商贸市场一 个,商业户143户。1993年集市贸易总额达1 340万元。

1995年有普通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917人,小学12所,教学点7个,在校学 生2 157人。优胜街建有影剧院1间,录像室2个,文化室1个,卫生院1所。主要文 物古迹鹅胸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桥长43.2米,高9.1米,宽5.3米,全 部用花岗石作梁铺面,今保留完好。

热水镇

热水镇原称热约都,后因热约圩河边常年喷出温泉,改称热水。清光绪年间称热水 排,民国称热水乡。1949年属和平县第一行政区,1955年称热水区,1960年称热水公 社,1987年建热水镇。

热水地处粤赣边境九连山腹,毗邻连平县总面积185.34平方公里。境内群峰兀立, 高山环抱,最高峰白叶嶂海拔1 058米。常年气温20℃左右,年降雨量1 750毫米,霜期 约85天,是种植反季节蔬菜的环境。

行政辖北联、田心、联丰等8个管理区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建有装机容量300 千瓦的水电站,933公顷的林场。有年供水量2万吨的水管站1个,已开通程控电话。 街镇建设规划扩至1.2平方公里。

公路有和(平)热(水)线、热(水)九(连)线、热(水)浰(源)线和热 (水)南(湖)线等。

镇内山多田少。山地20万多亩。茂林修竹,储量丰富,有镇办马坑径、中兴、南 湖、高峰等林场。耕地6 196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工业企业46家,主要有造纸、电 力、五金、农机、竹木加工、家具、炮竹、建材、建筑等行业。热水镇水电厂于1958年创办,装机容量300千瓦,年产值54万元,纯收人19万元。本镇是九连山区工 农业产品的集散地,有商贸市场1个,面积1 000平方米,商业户120户。

1995年有中学2所,小学8所。有文化活动中心站、文化楼、影剧院、电视差转 台等文化设施。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医疗站8个。

特产主要有香菇、木耳、茶叶、纸、竹木等。

热水镇是本县著名的革命老区。民国27年〈1938〉农历正月初四,成立农民协会, 3月底建立热水抗日自卫队,8月于热水东华小学成立和平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民国 34年东纵三支队挺进热水,在野猪窝举行九连山人民自卫总队成立大会。民国38年2 月成立热水乡人民政府。

文物史迹:东华小学,原罗村宗祠旧址;九连管理区的野猪窝,是县级革命文物保 护遗址。

浰源镇

浰源取名于浰江源头。

位于本县西北站,毗邻江西省龙南县武当镇,总面积148.4平方公里。年最高温度 38℃,最低温度0℃,年降雨量1 500毫米左右,森林面积15万亩,水田面积8 100亩, 旱地面积1 150亩。

境内层峦叠嶂,群山环抱,地势险峻。明正德初,此地是以池仲容为首的农民起义 军的大本营。

行政辖黄田、新街、明星等10个管理区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街镇面积0.3平 方公里,镇内有2条水泥干道,市场面积3 000平方米。镇内有双卡水、洪浰、李田径、 曲潭径4座共800千瓦的水电站,与县电并网。通讯方便,10个管区和机关单位开通 了电话。

和(平)横(岗)公路从圩镇通过。公路南接县城,北连105国道龙南横江路段。 每天有通往和平、连平、龙南等地的货车、客车,各管理区也通了汽车。

经济以农业为主。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2 045.0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75万元, 农业产值1 870.05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5%和95.5%。全镇商业户150户 (含国营、集体、个体)。1993年集市贸易成交额960万元,消费品零售额850万元。
1995年有中学1所,小学11所,文化娱乐场所9个,其中影剧院1座,录像室4 个,文化室、卡拉OK厅各1个。卫生院1所,医疗站10个。

特产:浰源糯米酒、浰源白烧酒,显子塘茶和天然水晶矿〈质优,清末日本人曾来
开采)。

明正德十三年〔1518〉,都御史王守仁统领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省官兵,分 四路“围剿”池仲容农民起义军,偷袭浰源曲潭千担坝山寨营地。起义军誓死抵抗,威 震朝野,浰头之地得以青史留名。

名胜有李田仙岩。岩口丈余,深不可测,洞内有涧水流出。岩中幽暗,可秉烛沿水傍路曲行。宽处可容数百人。洞内有石马、石狮、石公鸡、石屏风和石长城等景观,千 姿百态,栩栩如生。王阳明平浰后曾挑烛而游,朱笔题诗屏壁;龙川主薄严某也有题 诗,墨迹尚存。现李田仙岩正在开发旅游景点。

文物:九公庙,始建于明代,是和平县仅存的1座较为完整较有艺术特色的古代建 筑,属县级重点保护单位。

文峰塔:坐落在黄田村,建于清光绪年间,三层六角形空心塔,高12米,内径2 米,墙厚70厘米,水石浆砌,塔顶呈笔尖型。远观似笔,实一奇观。

贝墩镇

贝墩街北边100米处,有一巨型石墩,形似鼓,高约5米。墩顶上终年涌出沸水, 温度达87℃,人称沸墩。客家方言,“贝”“沸”同音,前人就将“沸墩”改称“贝墩”。

该镇位于县城东部,东与龙川县车田镇交界,西南与安坳、古寨两镇接壤,西北与 优胜、长塘两镇毗邻。面积135平方公里。河明亮水电站建在贝墩街北20公里处。本 镇属丘陵地带、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地区。无霜期长达10个月,最高温度40℃,最低温 度-3℃。年降雨量1 600毫米左右。水力资源丰富,老园、崩凶、聂子石已建成水力发 电站。温泉是该镇的一大资源,分布在贝溪、热水坑、瓮口等30多处,温度在80-93℃:之间,附近居民利用温泉洗澡、煮饭、宰牲口等。此外还有稀土矿、氟石矿、铁矿 等资源。

全镇有17个管理区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镇府所在地贝墩街,有主要道路6条, 有年供水量70万吨的水厂,有容量270千瓦的变电站1座。已通程控电话。

50年代以前,鱼潭江可以通航。60年代以后主要靠公路。有省道和洋线,东经车 田至老隆、兴宁等地,西经县城通江西。镇内各管理区之间已全部通了汽车。

经济以农业为主。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1 981.7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7万 元,农业总产值1 804.73万元。全镇有工业企业500多家,其中集体3家,个体500 家。工业方面,有五金、机械、食品加工、竹木工艺、缝纫、酿酒、建材等行业。农业 方面,主要出产水果、蔬菜、优质谷等产品。

1995年有林业中学、普通中学各1所,小学21所。有文化站1个,建有阅览室、 娱乐室、影剧院、体育场、录像室、电视差转台。有人民医院、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 妇幼保健站各1所。

特产:贝墩烧酒,特具酒质纯净清澈透明,无沉淀等特点,质量佳,味道好。1995 年10月荣获全国第二届农博会优质产品奖。贝墩豆腐,以其质地白嫩,味道甜美而著 羚:贝墩牛肉干,色鲜酥脆香甜可口,风味独特。

古寨镇

古寨,据传因古时绿林好汉在此占山为寨而得名。明、清时称古镇,民国26年(1937)建古寨乡。新中国成立后沿旧制,先后划归彭寨区、贝墩区、四联公社。1961 年成立古寨公社,1983年改称古寨乡。1993年为镇建制。

本镇位于本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东与龙川县黄石镇交界,西南依彭寨镇, 北靠贝墩镇,西北与安坳镇相连。面积63.4平方公里。地形为丘陵地带,境内最高峰 仙女嶂479米,鱼潭江把古寨划分在两岸。

行政辖水西、河东、河西等9个管理区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街镇面积24万平 方米。建有50千伏安供电站及自来水厂等基本设施,开通了程控电话。

交通方便。水路交通,民用小木船直达老隆、惠州等地。陆路交通,和平至洋田公 路经本镇可达贝墩、车田等镇。

全镇耕地面积8 155亩,以种水稻为主。山地面积11万多亩,自然生长松、杉、杂 木等。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1 206.4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18万元,农业总产值 888.49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5%和82.5%。工业方面,有铸造、食品、竹 制品、家具、制糖、电力、建材等行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特产有:古寨米丝粉、麦芽糖、古塔牌豆奶、铜磨球和皮带辘。

1995年有中学1所,小学10所,影剧院、卫生院各1所。

文物有古镇泷兴塔,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94),共五层,红墙绿瓦,雄伟壮观。 因遭雷击,后重修为三层,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安坳镇

安坳,原名桅杆坳。1960年以前隶属于古寨、彭寨、贝墩三镇。1961年成立安坳 人民公社,开始成为乡镇级的行政区。1993年为镇建制。

本镇位于和平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与彭寨、贝墩、优胜、古寨等镇相邻。面 积47.5平方公里,以丘陵为主。镇内芹塘管理区山峦重叠,树林茂密。熊家嶂雄伟逶 迤,树影森森。解放战争年代是县游击队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群联河自西北向东南 注入东江。
镇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7月份平均气温约28℃,1月份平均气温约9℃,最低气 温4℃。年降雨量约1 600毫米。

行政辖群联、惠华、二六等9个管理区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街镇呈“回”字 形,总面积2 000平方米。有年供水量20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1993年底开通了程控电 话。巳将下黄塘、中心塘规划为街镇开发区,新增面积约2 500平方米。

交通以公路为主,南经彭寨、林寨、东水至龙川县城;西北通粮溪至本县县城;东 经古寨、贝墩到龙川县车田镇;北经优胜、长塘、下车通江西省。镇内各管理区都通了 汽车。

经济以农业为主。1995年耕地面积为7 321亩,种植水稻居多。山地产松、杉、杂 木等等。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对农业、林业生产影响不小。1993年,工农业总产值
1 003.6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85万元,农业总产值718.66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7%和82.2%。镇内有铸造厂、车木厂、纸品厂、竹木加工厂等企业。

特产有石墨、钴矿和蜂蜜。

1995年有中学1所,小学10所,街镇有文化站、电影院各1间,录像场2个,老
人活动室1间。

名胜尖石,位于安坳镇东北,崇山峻岭之中,海拔400多米,气势镑礴,西、北、 南三面陡峭壁立,无人敢于攀登。东面山腰间有二十多户人家,设有芹水书舍。登上尖 石顶,极目远眺,无限风光在眼底。

彭寨镇

彭寨位于本县东南部,距县城27公里。东与古寨、安坳交界,南与林寨、东水接 壤,西与公白、粮溪相邻,北与附城、优胜相接。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地势东南 低,西北高,以矮丘陵为主。彭寨河自北向南,贯穿街镇,汇入浰江。

本镇现辖马塘、土厘、兴隆等26个管理区357个自然村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街镇现有主要街道15条,有容量3 150千伏安的变电站和11万伏变电站各一座,街道 绿化面积1.44万平方米,开通了程控电话,并开设了寻呼台。

彭寨是和平县的交通枢纽。公路有彭(寨)礼(士)线,和(平)彭(寨)线等 等,南通广州、深圳,西达龙川、五华、兴宁,北通江西省。每日都有开往广州、深 圳、惠州的客运班车。

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3 780.5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70万元,农业总产值2 810.59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9%和86.1%。全镇有工业企业300余家。 工业方面,有五金机械、食品加工、竹藤工艺、造纸、印刷、制糖、制纱、电力、建材 等行业。农业方面,主要出产优质谷、蚕茧、水果、蔬菜、香菇、水产等。农产品和鲜 活商品年产值近百万元。彭寨是本县下半县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商品贸易活跃, 1993年集市贸易成交额900多万元,消费品零售额800多万元。

1995年有中学2所,小学26所,幼儿园27所。全镇文化娱乐场所2个,其中包 括影剧院1座,录像场5个,文化室2个,老人活动室1个。有地段卫生院1所。 特产有打禾机和炮竹〈传统工业产品)。

文物:华表塔,坐落在彭寨街北郊,建于明末,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粮溪镇

粮溪镇位于本县中南部,东与彭寨交界,西与合水相连,南依公白、林寨,北靠附 城面积57.5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粮溪河自北向南流过全境汇人浰江,气候温暖 翌润,年均降雨量1 700毫米。

本镇原称娘溪,后易名粮溪。明、清时隶属于仁义图,称粮溪围。民国时改称乡, 新中国成立初,仍称粮溪乡。后分成坪地、梅埔、大塘、历书、聚兴、中洞6个小乡,归彭寨区管辖。1963年从彭寨分出称粮溪公社,1983年复名粮溪乡,1994年改称镇。 辖7个管理区、1个居民委员会。50年代以前,浰江河畔的乌泥坑街,是本镇的圩场, 是县内颇有名气的大宗茶叶集散地,60年代以后逐渐为粮溪新街取代。镇政府设在新 街旁边,离县城18公里。

粮溪为县城通往下半县各地必经之地。和(平)洋(田)公路、京九铁路纵贯其 间,往来车辆不息,交通极为方便。有程控电话和无线寻呼。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1995年有耕地5 182亩,种植水稻为主,平均亩产288公 斤。农业总产值达1 031.4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山地面积9万多亩。近代种 植茶叶,驰名内外。新中国成立以前,每到农闲季节,男人多数挑起茶叶担子走四方。 60年代建有四级联营茶场,新垦茶园2 000多亩,大量引种云南大叶、梅尖、乌龙、水 仙等新品种,年产多达150多吨。至80年代初,因种种原因新开茶园大多荒废。镇办 企业有装机容量300千瓦的水电站1座和农机修配、工程建筑、五金加工等;有商业户 63家,1993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50多万元。

1995年,有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487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1 621人。有卫 生院1所,文化娱乐场所14个,其中包括影剧院、电视差转台各1个,文化室3个, 录像场5个。

林寨镇

相传秦朝末年,南越王赵佗为了防御北方来犯之敌,派了个姓林的头目来此筑寨据 守,时人便用他的姓为这个寨子命名,故称“林寨”。民国时称林寨乡。1952年属第四 区,1957年属第六区,1958年属浰江人民公社,1987年改称林寨镇。

林寨位于县城东南部。东邻东水,南连礼士,西依公白,北接彭寨。面积76.3平 方公里。境内多属低山丘陵地带,四面群山环抱,中间平坦开阔,猁江自西向东流经本 镇人东江。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1 700毫米。

本镇辖石江、石镇、兴井等11个管理区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镇内现有主要街 道9条,有容量3 100千瓦变电站1座,开通了程控电话。

林寨历来为东水、礼士、公白、彭寨四镇的交通枢纽。70年代以前水路可直达龙川、 河源、惠州、广州。现有陆运干线3条,北至和平、江西、韶关,东至龙川、兴宁、汕 头,南至河源、惠阳、广州。京九铁路经过本镇,在可喜坳设有四级火车站1个。

镇经济较为发达。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 674.2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9 万元,农业总产值2 425.23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98%和94.02%。1993年全 镇工业企业18家,其中镇办2家,管区办11家,个体办5家。有农机修配厂、毛织 厂、竹木加工厂等。农业方面,主要出产优质谷、蔬菜、水果、水产品等。

1995年,有中学2所,小学13所,学前班12个。文化娱乐场所19个,其中镇文 化站、影剧院各1个,录像室5个,文化室11个,老人活动室1间。设有林寨中心卫 生院。

礼士镇

礼士,明清时称梨树下,为取礼贤下士之意,民国初改名礼士。1949年5月成立 礼士乡人民政府,1993年设礼士镇。

本镇位于县城南部。东邻林寨、东水两镇,西南连东源县船塘镇,西北联公白镇。 面积87.2平方公里。澄江贯通东西,赤水河环绕西北。常年平均温度18℃,最高温度 37℃,最低温度0℃,年降雨量1 700毫米。有优质矿泉水、花岗岩、陶土等矿产资源。

全镇有11个管理区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街镇现有面积0.7平方公里,主要道 路5条,有山泉自来水厂和容量150千瓦的变电站各1座;开通了自动电话。

本镇是本县的南出口镇之一,公路西经东源县船塘、樟溪连接205国道,东经林寨 至京九铁路,距林寨火车站11公里,北经公白至县城。

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1 043.6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1万元,农业总产值 932.63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06%和93.94%。全镇有企业28个,其中集体 13个。农业方面,主要出产优质谷、柿青、杂果、松、杉、“三鸟”等。该镇是本县南 部乡镇及东源县船塘、三河等地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商业贸易活跃,有专业市场 2个,总面积1万平方米,1993年集市贸易成交额2 430万元,消费品零售额1 800万元。

1995年有中学2所,小学11所,医疗站、室17间。

特产:柿青,果体扁圆,色橙黄,味清甜,具有清热解暑,滋阴降火之功能,可水制、干制、罐制。

火鸡,传统的家禽,肉嫩、醇香,是食用滋补佳品。

公白镇

公白位于本县南部,东与礼士镇接壤,南与东源县三河镇交界,西与连平县绣缎镇 毗邻,北与合水镇相连。距县城25公里。面积63.3平方公里。因圩内有1座公白大皇 庙,故名“公白”。1961年成立公白公社,1987年设乡,1993年改为公白镇。地势西 北髙,东南低,境内属丘陵地带。气候温和,年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0℃,年降雨 量1 750毫米左右。森林蓄积量达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可开发的水力资 源有1 000千瓦。此外,辉绿岩等矿产蕴藏量较大。

本镇辖东联、塘角、新江等8个管理区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街镇规划区1平方 公里,现有主要街道两条,有年供水量10万吨的自来水塔1座,开通程控电话,兴建 了农贸市场和“农民街”,并规划在镇政府西片和东面设立工业开发区和农业经济区。

交通方面:公路北连忠定线,南通东源县船塘镇,东接粮溪镇,镇内各个管理区已 有汽车相通。

近年,经济发展较快,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915.3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1万元,农业总产值814.38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44%和93.56%。主要企业有 年供电量50万千瓦小时的供电所1间,100亩猕猴桃场1个,200亩的杂果场1个,还 有正在筹资兴建装机1 000千瓦的水电站。全镇个体运输、饮食、贸易企业53家。农业 方面,主要出产优质谷、柿青、油桐、油茶等产品。

现有中学1所,小学10所。文化娱乐场所10个,其中文化室6间,影剧院1间, 录像室2间,老干部活动室1间。有村卫生站10个。

特产有猕猴桃,具有果型大,含糖量高的优点,年产量40吨以上,产品加工成猕 猴桃系列饮料。

文物:新江水口社庙,建于十六世纪初,民间称之为神坛。

东水镇

东水古称“高贤都”。后因东江和琍江经本镇东流,改称东水。

本镇位于本县东南部,距县城58公里。东与龙川县车田、黄石两镇交界,西与林 寨、礼士两镇接壤,南连龙川县四都、义都两镇,北靠彭寨镇。面积152.7平方公里。 全镇狭长,形似茉莉叶,均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温度22℃左右, 降雨量在1 650~1 700毫米之间,水力、生物等资源丰富。

全镇共有19个管理区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街镇面积为0.8平方公里,现有主 要道路4条,建有年供水量40.8万吨的自来水塔1座,3.5万伏变电站1座。街道河 堤2.8公里,绿化面积7 500平方米,开通了程控电话。

本镇水陆交通方便。水路连接浰江、东江;公路可通本县县城、老隆、河源。京九 铁路贯穿东水7个管理区,总里程16公里,并设有四级火车站1个。镇内巳开通东水 至软坑,东水至增坑,东水至龙川义都,上坝至龙川县城等公路。

本镇经济发展形势较好。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3 506.5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484万元,农业总产值3 022.56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8%和91.2%。全镇有 工业企业25家,其中集体13家,个体2家。在工业方面,有水电、建材、食品加工、 木器加工等行业;在农业方面主要出产优质谷、水果、蔬菜、水产品、蚕桑、茶叶、油 茶、柿青等。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43.2%,林业占8.1%,畜牧业占26%。石,副 业占20.2%,渔业占2.5%。

现有中学3所,小学24所。全镇文化娱乐场所8个,其中影剧院1座,录像场4 个,舞厅、卡拉06室各1个。医疗设施有人民医院1所,门诊部3间。

特产:马增茶(又称盘王茶〉,历史悠久,产自“三县墩”山巅上,甘滑清爽,饮 誉粤东,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年出口量3吨。

茶油,味香、润滑,已有几百年生产历史,年出口量达1.2万吨。

柿饼,是东水名产,加工始于明末清初,产品出口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

文物:赵公庙,坐落在东水大山里面,相传300年前,为纪念赵公元帅而建。1987 年重修。庙内古木参天,庙宇建筑工艺精巧。解放战争时期,游击队常到此开会。

1995年和平县各镇基本情况表(插图表,表1-6,P63)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 册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5-3 08:44 , Processed in 0.0153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