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pzg

ZG讲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7 19: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p>了解ing</p><p>学习ing </p>
发表于 2006-12-8 04: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哥介绍!让大家多了解一下我们和平的人文历史!
发表于 2006-12-7 2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云屏衣</i>在2006-12-6 20:30:39的发言:</b><br/><p>长知识了。</p><p>县城的东西我了解甚少。惭愧。‘</p><p></p></div><p>同感</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20: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5"><strong>高泉古寺</strong></font></p><p>&nbsp;<font size="4"> 高泉古寺座落于县城西门口小山窝处(现实验中学旁边、106厂里面),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原为佛徒曾道化的住宅,后无偿赠与佛门作寺院用,定名高泉寺。同治年间扩建,光绪年间(1886年)又续建,1921年全面维修扩建,至完善,香火极盛,建筑古朴珍巧,环境幽雅娴静。</font></p><p><font size="4">&nbsp; 解放后先后作过疗养院和炮竹厂,多次改建,面目全非,不复古时韵致。上世纪九十年代归还佛门部分房产,恢复佛事活动,对寺院进行了维护装修,现在红墙黄瓦,屋顶雕龙,硫璃画窗,雕梁画栋,寺内设有四个殿堂,立有佛祖、观音朔像,在寺院后山还有一园塔,已略显寺院模样。</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21: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5"><strong>飞凤桥</strong></font></p><p>&nbsp; <font size="4">东坝飞凤桥原名万安桥,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桥墩花岗岩结构,桥面中间有花轿式穿心亭,亭顶有花葫芦,四角有吊钟。桥梁、桥面、桥栏是大杉木、厚方板铺成,桥亭两端有塔型的字纸炉。桥下面有一巨石,上刻“中流砥柱”,为民国19年(1930年)和平县长梁宝箴题写。桥下游有一浮出水面河石,似水牛,称“水牛浸水”。</font></p><p><font size="4">&nbsp; 飞凤桥于1964年遭洪水冲毁木桥面,现改建为水泥桥面。</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21: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size="5">对江塔</font></strong></p><p>&nbsp; <font size="4">位于狮子山的对江塔是1573年时任知县陈文彬(怎么跟后来主持重建的人同名了?巧了。)创建,是一座三十多米高的七层六角形花塔,塔身全是火砖结构。文革是为“破四旧”所毁,取砖用于建灯光球场。</font></p><p><font size="4">&nbsp; 1998年重建,塔身钢筋水泥结构,塔形照原六角七层,高31.8米。塔内建有旋梯,直通塔顶。</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5 18:47:1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05: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西门官人</i>在2006-12-7 21:07:55的发言:</b><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ZG不但会养猪,看来对天文地理历史也颇有研究,佩服佩服!</font></div><p><font size="5">西门医生的秘方更是令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font></p>
发表于 2006-12-8 21: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hpzg</i>在2006-12-7 21:21:12的发言:</b><br/><p><font size="5">西门医生的秘方更是令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font></p></div><p>哈哈哈哈,你们继续,飘过飘过~~~</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0 00: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回应“鹰石”传说。</font></p><p><font size="4">&nbsp; “鹰石”不知是否指的就是现在农业局门前河边那一伸向河道的巨石,从江边直伸入河道中间,水涌至此,激流回旋,形成深潭,以前人们进城前(旁边就是进城的跃龙桥)就在此为马匹洗涮,叫洗马潭。和米墩头同为和平河嬉水的好地方,在和平河没有拦河之前此处每年均有淹人事件发生。</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0 01: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size="5">客家人</font></strong></p><p>&nbsp;<font size="4"> 客家人是指原为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在东晋战乱是南迁而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支系。</font></p><p><font size="4">&nbsp; 历史上,客家人有过五次大南迁:</font></p><p><font size="4">&nbsp; 1、公元317--879年间,东晋“五胡乱华”,中原地区的人们纷纷渡过黄河南下。</font></p><p><font size="4">&nbsp; 2、公元880--1126年间,唐末黄巢起义、“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安徽、湖北等地迁过长江以南,到达福建北部及广东北边。</font></p><p><font size="4">&nbsp; 3、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入侵,宋朝南迁,客家人参与了保卫南宋的战争,宋亡后,只好又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部、北部山区。</font></p><p><font size="4">&nbsp; 4、公元1645--1843年间,清朝康熙开始鼓励客家人迁往四川、广西、台湾。</font></p><p><font size="4">&nbsp; 5、公元1866年以后,太平天国起义,由于洪秀全是客家人,起义失败后,许多客家人不得不走向更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font></p><p><font size="4">&nbsp; 目前客家人约有4500万人,国内4000万人,海外500万人。</font></p><p><font size="4">&nbsp; 而河源的客家先民则比这五次迁徙更早,可上溯到秦朝。</font></p><p><font size="4">&nbsp;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河北人赵佗(南越王)任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在任期间从陕西迁一批犯人来与当土族杂居,后又从北方调来15000名女子与士兵结婚,而赵佗统率的50万大军更多的是与当地土族婚配,由此形成河源客家人。河源是最早的客家先民落居地,和平建县前属龙川县仁义图。</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4-29 14:51 , Processed in 0.01675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