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72|回复: 16

和平县城三背坑有块“拔元”牌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1 21: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天哥 于 2015-10-11 21:02 编辑

县城三背坑有块“拔元”牌匾
陈仰天
     和平县城东山岭南麓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地方叫三背坑 ,别看它是个小山村,这里的人们崇尚文化,重视教育,早在清嘉庆年间开始,就广设私塾、学堂,人才辈出。近期,有村民谢春武等编修“三背坑史话”,搜集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一块牌匾, 这块牌匾由樟木制成,长度1.3米,宽度0.4米,中间厚度约2.5厘米,周边厚度不足1厘米。在牌匾的右边阴刻着一行宋体字,行字以钦命开头,表示受皇帝之命,代表皇帝行使职权,据考证,时任内阁学士、工部左侍郎提督广东全省学政何廷谦看到和平举子谢熙元文采栩扬,欣然为之题匾,该匾右上刻着:钦命工部左侍郎提督广东全省学政随带加一级纪录二十六次何,牌匾中间的拔元两字为阴刻正楷,每个字是36厘米×36厘米大小。在牌匾左边阴刻着:同治十二年癸酉科考选州第一名拔贡生谢熙元立的宋体字。

    明清科举制度记载,廪生、贡生都是明、清两代依学生的程度而设立的,不是学位,分别相当于现代的中学生、大学生,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明宣德八年(1433年),皇帝开恩,即令天下生员(秀才)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而未考取乡试(省级)者,特诏考选贡入国子监为太学生,明末清初,定为六年一考,乾隆七年改为十二年一考,每府学子二名,州、县学子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拔贡第一名为拔元,经过朝考合格拔贡,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从中可知,谢熙元应考时已经在四十五岁以上,后来还当上龙门县教谕。
    谢春武先生介绍,牌匾是三背坑谢氏志诚公裔孙谢熙元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取拔元所立,至今有130多年历史了。为光宗耀祖,一直以来都镶在祖屋大厅上方,由于文革期间破除“三黄四旧”,所以,村民谢启浓老人就把牌匾摘下收藏在楼阁,保留至今。谢春武先生说,村子里另一块“贡生”牌匾(已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被毁)。这块“拔元”牌匾估计是村中仅存的一块文物,现视为村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21: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吾曾上社区,今日来到格外亲
发表于 2015-10-11 2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5-10-12 01: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哥{:soso_e183:}
发表于 2015-10-12 08: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5-10-12 08: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看到和平历史文化底蕴的好贴!{:soso_e179:}天哥
发表于 2015-10-12 09: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5-10-12 09: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5-10-12 10: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5-10-12 10: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革命坏的很,万幸,还留了一块“拔元”的牌匾,得以见证以往的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4-27 18:09 , Processed in 0.01700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