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7|回复: 15

[转帖] [转贴]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文化”是指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7 20: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中国“和”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和”的思想;
    ● “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
    ●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和”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和”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和”的思想
    概括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认为,根据天道的变化,人获得自己的命运和本质,变化会有差异和冲突,但是冲突又要融合,即走向太和,而和的价值指向是万国安宁与繁荣,这是符合天地变化之道的。二是合二而一、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法。强调阴阳互补,才能发生变化;强调刚柔相济,才能融合和谐。三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两千多年前,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发展的真谛。四是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思想和语言,重视建立融通的人际交往、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关系。五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集中体现于《易经》中的两个命题,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讲的是进取精神,后者讲的是宽容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可以看作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而所谓“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就包含了“和”的内涵、“和”的理念,是主张“和”、重视“和”的。六是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孔子的《礼记礼运篇》描绘了重诚实、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的社会蓝图。
    “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这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的一次重大提升和飞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相连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和逐步形成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执政治国的经验教训,反映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吸取中国“和”文化的有效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同。
    在学习和研究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正确理解这样三个认识问题:
    首先是,强调“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应当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重视中庸、融合与强调矛盾和斗争,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第二,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转型需要强化“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第三,“和”并不是没有矛盾和斗争,也不是排斥矛盾和斗争。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和”与“同”是不一样的,讲“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所以“和”是包含异,承认差异和差别的。
    其次是,强调“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要十分具体地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矛盾多的地方,我们的领导干部越是要深入下去,这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才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再次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从某个局部,某个片断来看,是冲突与紧张;从总体趋向和最终结果来看,是交流、对话与融合。国内的求稳定、求发展、求和谐,与对周边国家讲安邻、睦邻、富邻,在国际交往中讲合作、信任、共赢,讲照顾彼此关切,寻找利益共同点,是相互联系的。文化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但总的趋向,还是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即取长补短,共存共荣,圆融通达,和而不同。当然,“和”不是没有条件,而实力就是至关重要的条件,没有实力,“和”就可能是一厢情愿。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是可以借鉴和吸收的重要资源,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借鉴和吸收中国“和”文化的有效资源。所谓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指这五个方面的结合、兼顾、并举、协调与和谐。在统筹人与自然方面,中国“和”文化尤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原则,就要吸取中国“和”文化中的资源,特别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有内在的契合,它既可以给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某种理论支撑,又可以给现代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料,是我们今天研究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视角。当然,对“和”文化(其中主要是“天人合一”思想)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也要辩证地看,我们既不赞同它可以包治百病,也不认为它完全无能为力。
    第二,我们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要借鉴和吸收中国“和”文化的有效资源。改革的实质是对人们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的转型期,表达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会增多。要吸取中国“和”文化的智慧,坚持顾全大局、疏导为主、互相协商、公平竞争、合理分配、瞻前顾后、普遍受益、改革成果与改革代价共同承受的原则,努力寻求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最佳结合点,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第三,我们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实现中华民族包括海外侨胞的大团结,需要借鉴和吸收中国“和”文化的有效资源。中国“和”文化中关于“民胞物与”、“上善若水”、“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和情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的整体。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的文化认同,不仅有利于两岸的往来和交流,也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四,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需要发掘中国“和”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优势。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文明模式应该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文明对话不仅是各种文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也是不同文明相互理解与观照的方式。从趋向上看,对话的目的是缓解冲突点,缩小分歧点,扩大共同点。二十一世纪是东西方文化取长补短、互补共生、不断扩大共同点的世纪。在这方面,中国“和”文化历来主张“协和万邦”,正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不可低估。
                  
            


题外话:我也好希望这是我的原创,但我不得不说:我没那样的水平。http://www.hcworld.net/

[ 本帖最后由 大井头 于 2008-7-27 22:21 编辑 ]
发表于 2008-7-27 21: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和文化。
发表于 2008-7-27 21: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大力支持井头兄开始弘扬 和文化,
建议可发到天涯论坛的学术类板块,以及各大国学论坛,
现阶段的目标是让此篇文章最起码能在百度中搜索出来!

精神上大力支持!
发表于 2008-7-27 22: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如果发到其他网站了,拜托把链接贴出来,
想看看其他的朋友的反应,呵呵
发表于 2008-7-27 22: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LZ不是和文化的发源人,和文化的支持者也应不单是LZ一个,因这篇作品来源就是从其它论坛转来,不构成现阶段的目标
发表于 2008-7-27 22: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现阶段的目标是让此篇文章最起码能在百度中搜索出来,
目前还搜不到YEAH
发表于 2008-7-27 22: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中能搜索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东西!就如: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青蛙的道理一样。但这篇作品不可否认,却是好东西
发表于 2008-7-27 23: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几年之前在一本书看过......
发表于 2008-7-27 23: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是,强调“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要十分具体地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矛盾多的地方,我们的领导干部越是要深入下去,这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才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和文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有多少人能够放下“官本位”思想,真正树立起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能够做到上面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能够多点耐心,多点深入群众,为百姓多做点实事、好事,也许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就根本不会发生。
发表于 2008-7-28 09: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很精炼,看了受益非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5-11 15:16 , Processed in 0.0160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