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65|回复: 0

[新闻速报]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家·曾春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0 10: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这是一次嘹亮的唤醒,古老的中国,推开了一扇眺望世界,变革求新的大门。
       回望来路,不改初心。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历史和现实鲜明地昭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盼。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的:“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四十年的长期快速发展,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击,拉动了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并走向稳健增长,而且在关键时刻,以其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对于世界经济成功克服危机和挑战作出了极为显著和举世公认的贡献。
      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不仅以自身发展直接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胸怀天下、立己达人,而且将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使命融入到世界文明发展之中。以“中国智慧”造就人类福祉,以“中国文化”丰富人类文明。
      四十年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
      魅力中国,闪耀世界。
      世界因你而更加美丽。
      该首日封《墩头蓝织染之乡: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工笔重彩画全长 2.3米,高1.2米,历时多月时间创作完成。著名工笔艺术大家苏百均认为,该画用远古的色彩,将墩头古村描绘得很有感觉,构图恢宏、气势大,在色彩、材料运用等各方面都非常娴熟到位,达到了很高的艺术要求。
        据了解,从小受到“梅园书屋”耕读传家思想熏陶的曾春雷,小时候就很想把养育自已,生活经年的粤北九连山城“和平乡村”,与画者的心得体会,融进美丽的画卷中。为了画好故乡,他用一切可以亲近家乡的机会,回到粤北和平山城,用心的去了解,读懂家乡的一景一物;墩头古村的历史建筑与人文历史底蕴就像慈祥、和蔼的母亲般呵护着身边和游学远行的人,在这里,回忆、捡回童真和亲情;耳濡目染的墩头蓝织染歌谣俚音,聆听村中每位长者老人,用朴素古老纯真的乡音,吟唱讲述世代相传的村史传奇故事、古今趣话。

      怀揣乡愁往念,缓下恋梅思绪,行走在古墙屋檐下,更有一点婉惜,穿厅过巷,不管风雨,追逐易逝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三十多年过去,当对墩头古村了解的透彻之时,日新月异,她也在慢慢变老,但她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依然丰满,风姿犹在。

       二十多年来《墩头蓝织染之乡: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作者曾春雷,一直执着的追求,以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坚守一贯信念,守望,保护古村客家古建筑、挖掘省级非遗墩头蓝传统技艺和客家墩头蓝山歌民谣唱腔调式音乐、民俗美食,保护古村、书法、绘画艺术等百年文物。一心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深入农村基层引导群众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和平县彭寨墩头古村:距今已一千多年,又称:墩头蓝织染之乡。现今归 属彭镇村墩头。该村处于彭寨河上游,东有河源市市环公路,北有至广 州府古道、东有粤赣古道穿村而过,距和平县城 20 公里,距彭寨镇中 心 1 公里。墩头古村是粤东北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堪称规模。村内的耕、织、染、踹传统手工艺与墩头蓝织染历史场景古民居建 筑群,更是东江流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笔宝贵财富。
       墩头村坐北朝南,背靠元宝山,右连笔架峰,依山临水,四周田园风光,非常宜居。 因此,自新石器时期以来,墩头村就是人类聚落地。上世纪 80 年代, 人们在墩头村大丘面山上发现了新石器晚期遗址和汉、晋、隋、唐、宋 代砖室古墓群,出土珍贵文物数百件。
自古以来墩头村的先人们在落 居时以:“素、敦、古"三字为立村之精神、要义。
       素:既是朴素,简朴,节俭,素雅,以素为贵,素是禅的精神,更 是一种意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敦:既敦厚,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要有宽博的胸怀,要脚踏实地, 要厚道,要有仁德。
       古:既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还璞还淳,宁朴勿华,宁简勿奢,宁拙勿巧,保持先秦时期原始生态、俭朴、真实的一种生活方式。在研习文化上,要着力研究上古时代、先秦文化。同时,领会学习秦以下汉、晋、 隋、唐、宋、明几个朝代最繁荣、鼎盛的文化精髓,做一个学术兼经济、织染耕读持家的读书人的生活。
      墩头村物产丰茂,气候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村民耕读传承。村内的纺耕织、染踹绣的历史古建筑与村内遗留的书画都遵循了"素、敦、古"三字为精神、要义。具有上古朴素、儒学之精神,禅境之美,大方又不失典雅,简朴中又有着强烈的形式美感与构成美,每处建筑非常注重建筑与人文、书法、绘画艺术的空间融合,又均容且在的精神之内。
       为了在纺耕织、绣踹染中有充足的采光度,古代建筑师们借助了自然物理采光科学,使整个村落建筑空间采光的设计更加严谨、科学,让厅堂与石街采光度更加宽大、明亮。整个建筑群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痕迹。
       早在 300 多年前在梅园书屋掌教 的梅园老师就提出了【学术兼经济】这一论述,并在现实生活中与村人、 学生、子弟践行,弘扬。
       1996 年广东省政府颁布为:广东省华表革命老区,2015 年被省颁布为:广东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墩头蓝纺织技艺,2016 年被省 公布为第五批民间文化艺术抢救遗产项目:广东省古村落。2013-2016 由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颁布为:广东省卫生村。2016 年由和 平县宣传部、县旅游局颁布为和平县新八景·彭寨墩头儒林民俗村。东 江源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3-29 22:59 , Processed in 0.01589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