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823|回复: 0

[新闻速报] 广东省墩头古村:新时代最值得继承·弘扬的精神要义(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7 13: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江第一儒林 于 2018-1-7 13:16 编辑


道德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人文化育,传承,支撑的重要能量。

  在当今,时代变更,世风日落,我们活在当下,应该如何担负起弘扬正气,发扬光大好传统的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繁荣兴盛,现今遗存的客家传统古村落,是人类社会活动,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建立现代社会文化自信很好的根本载体。

  广东省和平墩头古村这样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建立文化自信与社会道德基础很好的载体。是省级立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社会各界有共同责任。

  让沉寂的传统优秀文化在百姓生活中活起来,让历史文化遗存得以保护,造就一个更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衔接、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发展乡土文化旅游新品牌。保护乡土传统文化遗产提升市、县,乃至省文化竞争力。

【广东省级墩头古村简介】

墩头古村:又称墩头蓝织染之乡。距今已一千多年,现归属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彭镇村墩头,处于东江上游。墩头古村东有河源市市环公路,北有至广州府古道、东有粤赣古道穿村而过,距和平县城20公里,距彭寨镇中心1公里。因该村庄围绕在两边稻田中间的土墩上规划有序建设发展,从而得名墩头村,因家家户户以织染手工业为业,历来有“墩头蓝织染之乡”的美誉。


  墩头古村是粤东北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堪称规模。村内的墩头蓝耕、织、染、踹、刺绣传统手工技艺与文化历史场馆古民居建筑群更是东江流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笔宝贵财富。

  墩头村坐北朝南,背靠元宝山,右连笔架峰,依山临水,非常宜居。因此,自新石器时期以来,墩头村就是人类聚落地。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墩头村大丘面山上发现了新石器晚期遗址和汉、晋、隋、唐、宋代砖室古墓群,出土珍贵文物数百件。自古以来墩头村的先人们在落居时以:“素、敦、古”三字为立村之精神、要义。

  素:既是朴素,简朴,节俭,素雅,以素为贵,素是禅的精神,更是一种意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敦:既敦厚,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要有宽博的胸怀,要脚踏实地,要厚道,要有仁德。

  古:既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还璞还淳,宁朴勿华,宁简勿奢,宁拙勿巧,保持先秦时期原始生态、俭朴、真实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学习文化上,在提倡学习上古时代、先秦文化的同时更要着力学习研究秦以后的汉,三国,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等朝代最繁荣、鼎盛的文化,做一个织染耕读持家的读书人的生活。   

墩头村物产丰茂,村民耕读传承。早在300多年前在梅园书屋掌教的梅园老师就提出了【学术兼经济】这一论述,并在现实生活中与村人、学生、子弟践行,弘扬。

  村内的织染场地古建筑与村内遗留的书画都遵循了“素敦古”三字为精神、要义,具有上古朴素、儒学之精神,禅境之美,大方又不失典雅,简朴中又有着强烈的形式美感与构成美,每处建筑非常注重建筑与书画艺术空间的融合,又均容且在“素”的精神之内,整个建筑群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痕迹。


  1996年广东省政府颁布为“广东省华表革命老区”,2015年被省评为“广东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墩头蓝纺织技艺”,2016年被省公布为第五批民间文化艺术抢救遗产项目“广东省古村落”。2013-2016由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颁布为“广东省卫生村”。2016年由和平县宣传部、县旅游局颁布为和平县新八景·彭寨墩头儒林民俗村。东江源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

墩头蓝织染之乡又名墩头村

地理位置



一、历史古建筑类

敦厚围】(明清)

“敦厚”一语来自“六经”之一《礼记》。《礼记·经解》一开篇就是孔子的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为人处事诚朴宽厚,勉励后人、书院学校,敦厚风俗为先,培养人的敦厚中正之心。《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晋书·嵇含传》:“家在 巩县 亳丘 ,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敦厚围由落基人曾孟荣世系建于明初中期,明末、清中末期有重修,敦厚围双堂双横一前院布局,土木砖瓦构筑,石砌墙基,泥坯砖墙,墙体搁檩承重,悬山顶,垒瓦为脊,横屋前砌镬耳形封火山墙。中间为上下二厅,连接两厅之间有天井,牌门,两边有横屋。

整座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在讲究对称的同时又及其注意细节中的变化,极具形式美感。左右分列排开,设有街、台、井、园、厅、院、坪、池等等公共场所用地,住家60多户,每户一厅三房一厨一卫。每家门户间都有用古人最为看重的“德行”来命名的门号匾额,如:育德居、怀德居、德馨居、宁俭居、德兴居、安敦居等等。

由于曾克常(梅园老师)在围中教授学生,内设有书院:梅园书屋。曾克常梅园老师在此执教五十余年,振起儒林。据史料记载“列其门墙者前后千余人,获隽者数十人。”

现屋正南门由民国广东知名书画家曾玉辉书写“敦厚围”匾额,正门联是:“敦仁明盛世,厚德庆长春”。左水门匾额“苞竹”,对联是:“竹秀春生群玉笋,苞香时放吉祥花”。右水门匾额“松树大椿千古秀,茂林修竹四时春”。东门匾书:“迎紫”,对联是:迎祥集福千家庆,紫气云光万户新”。西门匾书:“气爽风清”,对联是:“气爽风清快耕读,西山北海乐櫵渔”。

二进厅悬挂有明朝邑候吴公赠匾“首倡斯文”与80字长联:“为父慈,为子孝,为兄弟友恭,为叔姪和气,去逆效顺,长者教训,幼者聽從,勿败常乱纪,便为乡党善士。尔士读,尔农耕,尔百工手艺,尔商贾生理,劳心劳力 ,各安本分,各勤职业,毋作奸犯科,自是盛世良民。”

牌门楼仍悬挂着“梅园书屋”匾额,门联是:“屏垣不设放入春风扬素志,户牖大开任随化雨洗襟怀”。三进厅悬挂着广东提督学政万承风向朝廷请赐的旌匾:“第一儒林”。

四进厅两侧墙悬挂有梅园老师遗训木刻楹联:“何问士农一寸光阴需惜,不分商贾半毫机巧莫为。”与广东省广州府龙门知县师保元题写的“名德流徽”匾额,厅正中间悬挂梅园老师肖像及高州府吴川学教谕门生昇平赠恩师梅园先生对联:“论古不求秦以下,游心时在物之初。”

至民国期间,屋中族人增多,在屋前加建了两进排屋,这两进加建的排屋也融入了墩头村家家织染墩头蓝布艺的队伍,壮大了墩头村形成纺、织、染、踹传统技艺的大型专业村。屋后还加建有一列枕头杠。现整座房屋面阔66米,进深44米,总面积2900平方米。敦厚围在表现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耕读并举的生活习俗与社会道德规范,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从它的存在可以看到儒学文化的继承拓展及客家文化的传承。



崇德第】(清)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崇德”之“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把它列于首位,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
  崇德第,由梅园老师长子兴祖(惟仁公)创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堂横屋,三堂两横一前院布局,土木砖瓦构筑,悬山顶,灰瓦平脊。泥砖墙,表面批抺石灰。斗门向东,门上书“福谦门”门匾,对联:“福源先祖,谦从自身”。门内设宽阔的前院,正门墨书匾额“崇德第”三字。
  中厅有屏门,三开门,门上匾额书“慎修堂”三字。“慎修”亦作“ 慎脩 ”。谨慎修行。《书·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 孔 传:“慎修其身,思为长久之道也。” 汉 班固 《答宾戏》:“慎脩所志,守尔天符。” 唐 元稹 《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制》:“无忘慎修,用副毗倚。”连接两厅之间有天井,两侧有厢房。总面阔40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宣德第】
宣德第,是朝廷赐给先人的一个荣誉府名,为了褒奖墩头村先祖的德行与品质,以供后人效仿,弘扬美德。四合院围屋,中有天井,设照壁,拱门书匾“行忠”、“行恕”。《论语·里仁》篇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 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总面阔20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建设为:广东省华表革命老区陈列馆。
  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 “是。”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孔门的弟子以忠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所谓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不是“二”以贯之。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我们今天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中有他人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推行的忠恕之道。推而广之,所谓“让世界充满爱”,又何尝不是忠恕之道的体现呢?
这段孔门师徒得回答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归纳为“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其意义深长,不仅指明了人类社会人与人相处的基本道德准则,而且对于促进当今世界的和平乃至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东江第一儒林
微信号:djdyrlmys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3-28 21:36 , Processed in 0.0205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